基金豪門興衰:廣發大成兩家千億級公司被淘汰
即使是十大“豪門”,也難逃基金行業在嚴冬里的夢魘。2010年上半年,市場的無情將基金公司推入兩難境地:新基金發行產生的增量趕不上老基金贖回帶來的減量;即使保住了份額,也會面臨因業績不佳可能造成的凈值損失。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整個基金行業新發行了62只基金,但全行業份額卻減少了642億份。
比份額跌得更快的是凈值,截至6月30日,行業總凈值規模減少至21156.98億元,較去年年底大幅減少了5603.82億元,下降幅度高達26.5%。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2009年底資產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基金公司共有7家。但2010年上半年,在千億邊緣徘徊的廣發基金和大成基金被淘汰出局,華夏、易方達、嘉實、博時、南方成為市場里僅存的千億公司。
不過,“豪門”對市場的占有率依舊未受震撼。數據顯示,前五大基金公司的行業占有率達到32.94%,較去年年底的30.68%上升約2個百分點。
以華夏基金為例,在2010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因股權問題懸而未決遭受監管層停止發售新基金、二季度停止專戶業務的處罰。此前曾有人士估計,華夏基金因此將遭受較大的規模損失,并減少一些市場占有率。
但市場給了它極佳的機會,在這樣一個全行業規模下降、新基金發售艱難的市場里,基金公司不再比拼誰的規模增長得快,而是比拼誰減少得慢。在半年不發新基金的情況下,華夏基金總凈值規模減少了492.86億元,變化率為-18.55%。雖然這一比例低于緊跟其后的對手易方達和嘉實,但遠遠好于行業平均下滑26.5%的水平。比起2009年9.93%的市場占有率,華夏基金市場占有率小幅上升至10.23%。
弱市也有贏家。數據顯示,有8家基金公司的規模逆市增長。而贏家只有兩種,一種是業績過硬;另一種則是渠道勢力壟斷者。
躥升幅度最為驚人的基金公司是摩根士丹利華鑫,這家在今年一季度業績一度領先的基金公司乘勝追擊,在上半年總凈值規模增加62億元,增長高達190.12%。其在整個基金公司中的排名也由去年底的倒數第三名(57名)一路飆升至第43位,半年內反超了14家公司。
其余在上半年業績表現較好的基金公司也都在規模上獲得了回報。東吳、華商、國聯安等基金公司規模也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在2008年僅有47億元規模的華商基金,憑借2009年和今年上半年連續不錯的業績表現,截至6月30日規模達到187.35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它已完成了由小基金公司向中型基金公司的轉變。
另一類實現逆市增長的公司則為渠道控制型公司,最為典型的莫過于農銀匯理和中銀基金。憑借各自大股東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銷售實力,這兩家基金公司在一季度的基金銷售中曾分別創下農銀匯理中小盤基金97億元和中銀基金60億元的銷售佳績。從數據來看,上半年中銀基金和農銀匯理規模分別增長了7.8億元和43.04億元。雖然統計數據顯示,這兩家基金公司新產品超高的首發規模背后依舊有大量的贖回,但它們還是憑借新基金銷售實現了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