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信宜市政府起訴紫金礦業 索賠1950萬(圖)

注冊地為福建省上杭縣的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因“環保門”遭遇廣東省地方政府的起訴。
昨日晚間,紫金礦業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省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信宜紫金)和信宜市寶源礦業有限公司(信宜寶源)遭到起訴和索賠,起訴方為廣東省信宜市政府,信宜市隸屬于茂名市。
之前,由于預期紫金礦業“環保門”利空出盡,紫金礦業的股價隨國際金價持續攀升,10個交易日內漲幅已達64.06%。
遭廣東地方政府索賠
昨日,紫金礦業在公告中稱,目前信宜市人民法院已經受理廣東省信宜市人民政府起訴信宜紫金和信宜寶源財產損害賠償一案,并于10月16日收到信宜市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2010信法民初字第1511號)。
就在一周前,紫金礦業董秘鄭于強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隨著10月8日的公告中也披露福建省環境保護廳對公司進行956.313萬元行政處罰,(就意味著)紫金礦業“環保門”事件算“告一段落”。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是索賠而不是處罰,且追訴方是廣東省信宜市政府。信宜市政府起訴索賠金額為1950萬元,并且信宜市政府還表示,若損失在全部核定后超過1950萬元,信宜市將另行增加訴訟請求,以使信宜市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保護。
潰壩事故仍在調查中
今年7月3日,紫金礦業位于福建上杭縣的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污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廢水外滲引發福建汀江流域污染,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魚類大面積死亡和水質污染。
兩個月后的9月21日,信宜紫金所屬的銀巖錫礦因強降雨潰壩,造成下游錢排鎮居民死傷,本次災害事故對信宜紫金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900萬元。
昨日,紫金礦業稱,信宜紫金銀巖錫礦潰壩事故仍在調查認定中。公告顯示,信宜紫金和信宜寶源將依法向法庭提交高旗嶺尾礦庫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和“凡亞比”環流、雨量等相關證據資料,并根據法院審理情況承擔相應的責任。
事實上,紫金礦業在9月13日已收到《福建省環保廳行政處罰事件告知書》中有關魚類死亡的損失,公司隨即在9月16日對事件提出異議,但被省環保廳駁回。隨后,公司決定放棄申請行政復議和提出行政訴訟,并履行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處罰決定。
股價10日上漲64.06%
紫金礦業12日晚間發布的股價異動公告中表示,敬請投資者關注紫金山銅礦濕法廠“7·3”環保事件和信宜紫金銀巖錫礦尾礦庫“9·21”潰壩決口事件的影響,并注意投資風險。
然而,自紫金礦業被曝“環保門”事件后,其股票依然被熱捧,在8月份仍有不少券商給予“買入”評級,在過去的10個交易日內,股價從6.26元/股上漲至10.27元/股,漲幅高達64.06%。可見的是,利空消息并未給公司股票帶來多少負面影響,股價“忽略”利空警示。
有分析師稱,背后原因與其有豐富礦產資源及近日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關,盡管公司受處罰,但其豐富黃金礦產資源已經沖淡了公司利空消息。國慶節前期,國際黃金價格開始上漲,節后包括黃金、銅等有色金屬類股票幾乎天天“飄紅”。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利空變利好主要是因為“罰單”太輕,所謂“千萬罰單”并非真正的“天價”,對于紫金礦業而言,千萬元罰款金額只是微不足道的“毛毛細雨”,這樣的“天價罰單”確實足以對其構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