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產品高收益驚艷市場 謹慎選擇發行機構
據齊魯晚報 普益財富信托研究員提醒投資者,在信托產品高收益的預期下,更應該謹慎選擇發行機構、擔保機構實力雄厚的產品,且“保本條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股市慘淡、基金萎靡,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卻持續火爆。據普益財富統計,2011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497款理財產品(不包括對公產品),發行規模達8.51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7.05萬億元。
平均預期年化收益高達9.46%的信托產品成為其中的明星,而房地產信托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10.86%。
信托產品“高收益”
雖然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風光無限,但是真正跑贏通脹的仍然是少數。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到期的7731款理財產品中,只有186款到期收益率跑贏5月份5.5%的CPI增速,有9款理財產品的到期收益率為零或負收益。
不過,在銀行理財、股市、基金、信托等投資收益排名中,信托以9.46%的平均年化預期收益率領銜。一款中信信托投資房地產的信托產品,預期收益更是高達23%。某基金分析員孟雨田介紹,目前信托產品的認購金額都在100萬元,周期以1-2年為多,預期年化收益多在9%-13%,高于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其中,資金需求旺盛的房地產業位列第一,其平均年化預期收益為10.86%。
信托產品的高收益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特別是一些高預期收益的房地產信托產品,幾乎是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
普益財富信托研究員認為,信托產品的火爆與目前的理財產品供給現狀有關,“目前理財產品市場相對比較單一。由于目前金融創新的缺乏,在股市不振,樓市遭遇調控之際,信托產品的火爆也是順其自然。”
選產品亦需謹慎
但是,大多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更多關注產品預期收益率,而忽視了信托產品本身的風險。“由于信托受托人及投資顧問受經驗、技能等因素限制,造成判斷有誤、處理信托事務不當、獲取信息不充分,也會導致信托財產蒙受損失。”普益財富信托研究員提醒。
今年二季度以來,銀監會一再收緊房地產信托業務監管。雖然未直接叫停,但從5月份開始,銀監會要求信托公司每月10日前上報上月的《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監測表》,開始逐個監測房地產信托項目的資金投向、資金運用方式、風險控制措施等信息。
銀行理財師劉旭就認為,“信托產品一般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尤其是信托產品的起點高,通常是100萬甚至300萬元,這時要做好資產配置,在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浮動收益類多一點的配比,資產配置比一般為8∶2,即8成用作購買浮動收益類,2成來配置固定收益。一旦經濟形勢逆轉,配置模型就要偏向穩健型,差不多要有6-7成用于穩健投資”。
而對于專門投資高風險、高收益,且以股權方式介入的信托產品。普益財富信托研究員建議,首先要看信托公司品牌和團隊,選擇有信譽有實力的信托投資公司,從項目選擇、結構設計、后期管理方面等方面有效控制風險;其次看信托項目和風控,除了收益率和期限外,要看信托產品的投資方向,現金流是否充足償本付息,風險控制措施,抵押是否充足、擔保是否有實力等。(杜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