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十二五”規劃呈現新亮點
據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十二五”時期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是丹寨縣實現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加速期。面對歷史性機遇,丹寨縣委、縣政府以超前的眼光,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以擴大經濟總量為主線,以加速發展、奮力趕超、推動跨越為主基調;把項目建設是生命線,改革創新是永恒主題,帶領農民致富是立身之本作為主旋律,認真規劃“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了許多新亮點。
一是工作思路新亮點,著力解決“小”和“慢”的突出問題。2009年,丹寨縣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均排在全州靠后位置,“小”和“慢”成為制約丹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因素。縣委、縣政府著眼于經濟總量小和發展速度慢的突出問題,準確把握發展主基調,把全部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主,經濟建設以工業突破為主,工業突破以項目引進為主,項目引進以入駐園區為主,重點實施工業強縣和城鎮化帶動戰略,以更快的速度,超常規的方式,把“小”和“慢”的矛盾解決好,努力實現經濟總量增加、膨脹,縮小差距,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二是培育“六大”振興產業新亮點。丹寨縣按照依托園區、培育基地、打造集群的發展模式,認真搞好產業發展規劃,采取強有力措施大力發展特色食品、旅游商品業和裝備制造業、新型建材、林產工業、民族制藥業、輕紡制衣業6大振興產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爭取打造20個產值超億元企業,50個產值超千萬元的主導產業,加速工業化進程。
三是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新亮點。丹寨縣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相協調、城鎮化的速度和質量相統一、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著力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強化城鎮建設規劃、壯大城鎮經濟實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城鎮管理,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力爭到2015年城鎮化率確保達到40%以上,城鎮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0%,城鎮用水普及率達到100%,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啟動建設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期內建成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的鄉鎮處理率分別達到75%和60%以上。
四是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新亮點。加大扶貧規劃編制力度,總結多年扶貧工作經驗,積極推動扶貧方式轉變,由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向整鄉推進集團式扶貧開發轉變,通過產業扶貧,推動開發式扶貧向自助式扶貧轉變。力爭到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貧困人口減少6.87萬人,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五是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工程新亮點。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實現經濟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建立健全政府投資、重大項目促進就業機制、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形成城市平等就業的環境和和諧勞動關系。力爭“十二五”期間,幫助600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促進1200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崗位3500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7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 %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