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提速加快金鐘(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設
用“干”回答一切
——丹寨縣提速加快金鐘(省級)經濟開發區建設掠影
金黔在線訊 2月18日,記者走進丹寨,縣委、縣政府在實施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將貴州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上升為國家戰略決策的精神,反應迅速,及時提出了搶抓機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關規劃,盡快把丹寨建設成黔東南、黔南通向粵桂和西南地區的物流中心。
干出一片新天地
這里每天都在場平,兩個月連通一條大道,三個月建成一幢廠房,半年投產一個企業……閩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纖維板生產企業在這里運營,現代化的九鼎鋼構廠在這里投產,代表農業科技發展的香港神州投資集團高新技術農業企業擬從這里上市……
高水平規劃,高強度投資,高效率建設,丹寨正在舉全縣之力,加速推進金鐘經濟開發區發展,一座“宜業宜居,創新創智”的美麗新丹寨正在苗鄉大地凸起。
用巧干破解發展中的問題
新任縣委書記張淼告訴記者:“丹寨,過去的區位‘欠開放欠開發’被邊緣;如今‘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一打通,確實要調撥站位,區位凸顯,一定要放眼珠三角、瞄準長三角,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加速推進金鐘開發區建設。”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思路決定一個戰略性出路一提出,由此引發了一場更高起點的思想解放和理念突破,催生了“金鐘經濟開發區全面提速發展”的生動實踐。全縣上下人心鼓舞,依托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的區位優勢,借力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和凱羊高速公路網絡,積極融入“凱里、都勻半小時經濟圈”和“貴陽1小時經濟圈”,謀非常之策、舉非常之力,強力推進金鐘經濟開發區各項建設,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相繼落戶。
——貴州九鼎鋼結構有限責任公司集加工、設計、建安、外加工鋼結構產品為一體,總投資1.5億元,年產量5萬噸,產值3億元。現一期工程已開工,年產量2.5萬噸,產值1.5億元。
——貴州喜湘聚食品有限公司將建成兩條日產80噸的休閑豆制品生產線和一條日產20噸的調味品生產線,總投資1.5億元,年銷售額達6億元。現已投產一條生產線,年產值1億元。
——貴州省溢鵬木業有限公司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總投資4億元。現已到位1.36億元,年產中高密度纖維板16萬立方米、指結板4萬立方米,年可實現產值2.5億元。
——貴州興富祥立健機械有限公司,總投資5.2億元,建成投產后年可創產值10億元,稅金1.7億元。2011年進行第一次股份改制,裝備制造工業城一期工程已開工。
在揚武鄉老八寨采訪,村支部書記王治國滿臉綻放著微笑,他向記者透露,自金鐘工業園區被定為省級開發區后,老板蜂擁而至,僅在老八寨村“扎營”的大老板達5個,100多號人吃住村里,他們不僅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還給出租房的村民送去了財富,租金每戶一年收入2.4萬元。在卡拉,村支書王玉和更是笑得合不攏嘴,他感激縣委、縣政府的戰略決策,為丹寨人帶來了福祉。據規劃,金鐘經濟開發區向卡拉村移民2000人,這不僅給卡拉帶來了人氣,更為卡拉送來了財氣。
項目激發活力,項目壯大實力,項目提升競爭力。丹寨響亮地提出“以項目提質促經濟轉型、以項目提速促經濟發展”的思路,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實施了一批帶動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項目,成為助推經濟騰飛的強力“引擎”。目前,開發區工業總值累計完成4.6億元,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2億元,完成稅金2390萬元。
走進丹寨,干部、群眾、公司員工,談到最多的是:“干開發”、“干園區經濟”、“干產業聚集”,無處不跳躍著園區經濟發展的強勁音符,標志著經濟跨越發展的“丹寨速度”正在發力。
用苦干破除等、靠、要的貧窮觀
“關鍵是實力,關鍵是干出實力,只要自己敢干,功到自然成。‘等、靠、要’等不來發展,好政策有了,還要靠自己。”縣長侯美傳這樣告訴記者。
2011年,金鐘工業園區內完成征地拆遷面積1331.8735畝,遷墳388組,拆遷30戶,兌現征地拆遷補償款4140.0417萬元。龍泉水庫建設搬遷16戶31人;一般生態移民搬遷戶1448戶6283人。2012年1月1日至2月12日,共征地面積870.812畝,拆遷39戶,遷墳76組。這就是龍泉鎮書記、鎮長采取“親戚突破”、“干部打伙計”、“干部蹲點”的方式,進行高強度、快節奏、高效率地干出來的征地拆遷,卻無一戶農戶上訪。
馬上到大年廿九了,羊甲至金鐘大道的柏油路改造工程,要迎接“全省第三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在丹寨金鐘舉行。時間緊迫,任務壓頭,民工紛紛返鄉過年,勞動力告急,怎么辦?縣交通局局長付行中二話沒說,趕到施工工地一個一個地挽留民工,好說歹說終勸留下了19個民工,但勞力仍然不能滿足搶工期的需要,他又緊急召開局班子會研究組織職工參加大會戰。經過動員,全局20多個職工全出動,加上民工共組織施工大軍近50人,夜以繼日,挑燈奮戰,為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局長和班子成員一個都沒離開施工現場,與建設大軍同吃、同住、同勞動,一直奮戰到大年廿九下午4時,才放大家回家吃一餐年夜飯。工期逼人,緊接著,大年初一大家又挑燈夜戰到全部工程完工。
“突出產業園建設、積極打造園中園,實施雙輪驅動戰略,一手抓大項目,一手抓產業聚集。”張淼如是闡述自己的園區發展理念。為此,開發區依托基礎設施和科學的功能分區,重點規劃了高新科技園、電子園、裝備制造園、輕紡園、醫藥工業園、食品工業園、商務金融園、物流園等專業產業園,并根據園區功能全力開展項目招商,目前已落戶在建項目15個,總投資額41.7億元,喜湘聚公司、九鼎鋼結構公司和溢鵬木業公司等第一期工程已建成,開始生產;全自動水鉆機生產等6個項目簽訂投資意向協議,投資21.9億元。
用實干干出一個宜業宜居新丹寨
園區要發展,首先要求良好的承載基礎。為此,開發區分別對總長6.8km、總投資約3億元的金鐘大道一至五標段進行建設,修建包括長興大道在內總長15km的路網工程,啟動日供水3萬噸的第二供水廠建設工程,建設110kv變電站和天然氣站、儲備站,與中國保利建設開發總公司合作,對園區內土地進行收儲和平整,計劃年內完成1500畝的土地收儲,建設1萬套安置房。
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開發區把目光放遠到省外,著力借鑒先進工業園的服務理念,不斷創造和刷新“丹寨速度”。
一站式服務打開丹寨服務型政府的第一個窗口
2011年6月30日,縣政務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個政府服務的“革命”在“提高效率”的旗幟下悄然進行,使丹寨的“親商”二字變成了前臺服務人員的微笑。
對所有簽約企業實行全程跟蹤服務,為企業做保姆、當保安。與此同時,出臺《關于鼓勵國內外投資商到丹寨投資的若干規定》和《丹寨縣金鐘工業區優惠政策(試行)》等政策措施;建立工業化工作領導協調機制,明確每名縣級干部抓1至2個以上重點企業,做到“一個項目、一套人馬、一抓到底”。
為了兌現落戶開發區企業的水、電、路通暢承諾。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0月各地柴油爆發“油荒”,丹寨也未能幸免。縣內供油企業給開發區的柴油指標日供應僅有0.8萬升至1萬升,而開發區每天需油量卻達2萬升以上,沒油就等于人缺了糧食一樣!眼看各項目的工期越來越近,企業的生產效能逐日下降,縣委、縣政府和開發區領導經過多方協調找到一家縣外供油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記者在采訪金鐘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吳展松中了解到,工業區管委會上上下下已樹立了“一切為了企業發展”的理念。只要企業有需要,工作人員就趕到一線,絕不讓企業停工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