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分級"成關注焦點 調查顯示72.4%人贊成分級
2009年6月22日,沈陽市黃河大街小學的學生在剛剛調試好的“校園綠色網吧”內上網沖浪。除了不健康的網站和容易讓學生沉溺的網絡游戲無法登錄外,學生們在這里可以登錄國內各大網站,觀看中外大片和影音資料,玩百種益智游戲。 張浩攝
“我們對孩子上網是以‘控制’為主。”湖北省潛江市的胡新河對記者說,“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強制’——每周上網時間強制在一小時以內,到點就關機。”
9歲的女兒從去年開始接觸網絡,現在還處于胡新河的“可控范圍”內。但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胡新河開始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孩子越大,好奇心和自我意識越強,強制肯定不是辦法。自己總不能天天在電腦前看著。他期盼,可不可以建立起網絡分級制度引導孩子們正確上網?
2009年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五級分類設想,“網絡分級”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搜狐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718名公眾進行的在線調查發現,72.4%的人贊成網絡分級,反對者占11.3%。同時,有44.5%的人認為,網絡分級可以有效保護孩子。
“網絡分級不是給未成年人看的,是給家長、教育系統和社會看的”
調查顯示,95.3%的人認為當前互聯網對孩子有負面影響,其中36.4%的人表示影響非常大。僅0.9%的人認為沒有負面影響。
袁勇道是廣東省化州市一所中學的高一班主任。他說老師現在最頭疼學生的兩件事:早戀和上網。一個班七八十個學生,真正家里有電腦的沒幾個,但幾乎一半都是有多年網齡的“網蟲”。老師們估計,在化州市網吧里上網的人,過年的時候大概有80%是學生,如果是平時,這一比例接近100%!
袁勇道還得經常去網吧“抓”學生。“他們看見我走進去,會急忙把電腦屏幕上的‘窗口’和‘任務’關掉,還說是在查資料。讓他們打開之前的網頁也不肯,不用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內容。”
管孩子很多時候還得靠家長,但袁老師說,他們那兒的家長大多不會上網。孩子上網,要么是嚴厲禁止,要么是縱容,很難正確引導孩子。
山東的公務員高鵬剛剛去孩子學校開過家長會,50多個家長湊在一起才發現,幾乎家家都遇到孩子上網問題。“兒子5歲就開始接觸電腦,現在百分之百會背著我們看不該看的內容。現在一些網站唯利是圖,打孩子的主意。我們家長心情都很急切,期盼網絡盡快分級。”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項目部主任邵德海表示,網絡內容分級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必須實施的一項關鍵性管理措施。互聯網不良信息如果不加管制,毒害的不僅是未成年人,甚至包括成年人。
公眾如何看待當前互聯網管理呢?調查發現,62.1%的人寄希望于“采用技術手段實現網絡內容的分級與過濾”。而對于網絡分級的實施效果,44.5%的人明確表示,網絡分級可以有效保護孩子;39.1%的人認為有待觀察;認為網絡分級不能有效保護孩子的只占16.4%。
邵德海認為,網絡分級只是保護青少年免受網絡不良內容傷害的必需條件,不是全部條件。網絡分級甚至不是給未成年人看的,而是給家長、教育系統和社會看的,教他們學會如何認識網絡產品,學會如何正確引導和管理孩子使用互聯網。
57.6%的人認為網絡分級的障礙在于技術困難社會上關于網絡分級的呼吁由來已久,但遲遲未能實施,障礙是什么?調查中,57.6%的人認為是技術上有困難,但同時有29.8%的人卻認為分級并沒有根本上的障礙。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認為,網絡分級想解決的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劃分標準很難界定。互聯網面對的是億萬計用戶,再大型的網站也無法確定它的用戶會上傳什么東西,這種難度可以想見。
對于分級標準的設定,“北京家長交流中心”的發起人代鷗表示,網絡分級會是一個有效的辦法。但要判斷什么樣的信息為不良信息,需要一種開放的態度。
“什么是不良信息?我都50來歲了,跟十幾歲人的判斷肯定是不一樣的。”代鷗認為,“要確定分級標準,就一定要讓全社會的人都認可,不僅僅只是家長認可,更應該吸收年輕人的意見。分級應根據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約束內容,才能有效地保護青少年,降低他們的抵觸情緒。”
“《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各部門也制定過很多措施,進行了一次次的整治行動,卻總是杜絕不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沈綺云教授分析,這里面有源頭的問題,也有運營中的管理問題。青少年是網絡使用的主要人群,我們要為他們創造綠色安全的網絡環境,同時也要加強網絡素養教育,讓他們養成健康使用網絡的習慣。
沈綺云教授說,從業者也要提高社會責任感,不能光想著掙錢,社會效益也很重要。這里面經濟利益很大,都形成了產業鏈。不是不能賺錢,但過分地注重經濟效益是不行的。“企業有責任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上網環境。”
“現在有一個很可笑的現象,很多網絡游戲公司公然聲稱,游戲只對成年人開放。”邵德海說,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國內宣稱是成年人專用產品,不會像國外那樣發生市場大幅縮小、宣傳推廣處處受限、社會形象不佳等情況。相反,還可以擺脫防沉迷系統的管制,而事實上未成年人接觸這種游戲并不存在任何障礙。
本次調查中,一名廣州番禺網友留言,網絡分級為什么困難重重?還不是有利益在里面嗎!
62.1%的人期待采用技術手段實現網絡內容的分級與過濾
互聯網的開放和自由一直是吸引公眾的亮點,而對于網絡分級的提議,調查發現有44.1%的人擔心會影響言論自由。
對此,沈綺云表示,自由是有前提的,對于負面的東西,我們都有責任去約束它。“過馬路還會覺得紅綠燈很麻煩呢,但規則是為了保護所有人的安全。如果一項措施能真正保護多數人的網絡安全,大家對它的信任度也會越來越高。”
胡涌說,當制度變得明晰后,每個人都會知道自己活動的合法范圍是什么,對互聯網的管理也會告別混沌,走向清晰和有序。我們現在大量的管理實際上是處在模糊狀態,你不知道自己會觸犯到哪個規定或哪個人。
事實上,公眾對通過技術手段和政府監管實現網絡安全具有相當高的期望。調查發現,62.1%的人期待采用技術手段實現網絡內容的分級與過濾;61.2%的人期待政府監管落到實處;59.5%的人期待在網絡自由的基礎上保障孩子免受不良信息的影響。
此外,還有57.3%的人希望建立專門的兒童、青少年網站;46.8%的人贊成網絡實名制;46.0%的人認為網絡管理需要更完善的法規。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003年開始從民間角度推動網絡分級,并在2004年率先推出《綠色游戲推薦標準》。對于網絡分級,邵德海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由主管部委牽頭制定分級標準,邀請行業組織和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家長代表、青少年代表,共同制定標準。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后,再由主管部門出臺正式的網絡分級法規。
邵德海還建議,綠色網絡產業需要扶持政策,比如大幅提高成人網絡的門檻,一定要扼殺打著“成人級”產品的幌子謀求青少年市場的網絡游戲產業趨勢。網絡產業的綠色化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后,才能成為對抗低俗網絡內容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