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黔東南幫師助教”系列活動啟動
據新華網消息 “這次到北京一中跟班學習的經歷真的永生難忘。”從剛剛結束的為期10天的“情系黔東南幫師助教”總結大會上下來,貴州省臺江縣城關一小副校長楊慧激動地說。
在中華慈善總會安華基金的支持和組織下,80位來自貴州省臺江縣的中小學骨干教師于12月初來到北京市第一中學、北京市崇文小學和北京市東城區教師培訓中心,進行了為期10天的跟班學習培訓。這只是“幸福貴州—情系黔東南幫師助教”系列活動的開始。
臺江縣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全縣苗族人口占97%以上。境內群山疊嶂,山地面積約占84%,人稱“九山一水一分田”,經濟、文化相對滯后,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據臺江縣教育局局長龍峰介紹,臺江縣現有各類學校110所,中小學專任教師1512人。由于交通封閉,經濟貧困落后,全縣廣大中小學教師長期以來在閉塞的小空間內開展教育教學,不了解新時期教育發展理念,不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教學水平停滯不前,教學質量低下。而教育的落后也一直制約著臺江經濟的發展。
為提高貴州省臺江縣中小學教師的業務素質,改善整體教育教學環境,增強貴州省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在中華慈善總會安華基金的支持和組織下,貴州省臺江縣教育局結合教師學科結構,選派骨干教師來到北京市第一中學、北京市崇文小學,采取進駐校園、實地體驗、拜師幫扶、跟班學習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學和教研培訓學習。
貴州省臺江縣本批參訓教師共80人,涵蓋了臺江縣2/3學校的各科老師。培訓期間,參訓老師們不僅從備課、上課、教學方法、作業批改、輔導技巧、命題能力以及校本教研、校本課程開發等教育教學及其科研的基本方法等進行了培訓,還學習了班主任管理、政教管理、教務管理、教師績效考核管理等教學和管理能力。
80位少數民族教師的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走出縣城來到首都北京,通過這次培訓,在提高教育、教學和教研能力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臺江縣城關一小的楊慧老師不僅是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還兼教數學,她感慨地說:“我們的教育質量上不去真的不是孩子們的問題,問題在我們啊。除了經濟原因,老師們的教育觀念也非常重要,我們在課堂上不會調動學生,依然是填鴨式的教學,這完全限制了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回去后我知道怎么在課堂上跟學生交流了,此行受益匪淺啊。”臺江縣臺盤中心小學是一所全寄宿學校,此次參訓的李海老師說:“在北京一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德育教育,無論是確定升旗儀式的主題還是日常的德育教育,我真正感受到了他們是如何用情、用愛、用心來做教育的。我們學校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本來家庭教育就缺失,德育這門課更是盲點,回去后我打算先從這點開始,先讓學生們感受到我們的愛、我們的心。”
據了解,北京市一中是一所具有367年歷史的老學校,老舍、羅常培、劉白羽等多位大家曾在該校讀書或任教。北京市一中校長湯朝暉介紹,一中早就有文化支援等公益活動的傳統,學校平時就教育學生加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學校還與內蒙古、寧夏、青海等地的學校有各種交流活動。這次與臺江縣的幫師助教活動是規模最大的一次,為了能讓臺江縣的80位老師在10天內有最大收獲,全校162位教師基本都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了。
據中華慈善總會安華基金秘書長王無忌介紹,作為“幸福貴州—情系黔東南幫師助教”系列活動的一部分,安華基金將在總結此次活動的基礎上,制定確實可行的長期計劃,不僅要讓邊遠地區的教師們走出來,未來還要把北京的優秀教師們請進去。(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