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端午祭”不影響中國申遺
中韓端午民俗不同韓國“端午祭”不影響中國申遺
本報訊(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涂臘梅)韓國“端午祭”2005年已被公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中國端午節再“申遺”能否成功?省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不會有影響。中國端午節“申遺”有成功把握。
據了解,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有人擔心我們申報端午節在后,其成功的可能性“會不會大打折扣”?
專家指出,這是一個誤區。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從釀制神酒開始,民俗活動包括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拔河、摔跤、蕩秋千、漢詩創作比賽、射箭、投壺等,多為民眾娛樂活動;而中國端午節主要是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為主,民俗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驅毒辟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有著一套完整的、與中國端午節既有關聯性又有差異性的民俗活動。而且“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具有“共享性”,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曾先后批準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前年中國申報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