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博士非法經營人頭骨受審
全國首例非法經營人頭骨案進入二審 被告稱是個人愛好
一個月前,一名美籍華裔博士丁某因被認定在華收購人類頭骨向境外銷售,而被北京市一中院一審以非法經營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目前,這起“全國首例非法經營人類頭骨案”正在二審。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人類頭骨的買賣在民間一直存在。
美國聯邦調查局發來協查通報
去年5月,一封來自美國聯邦調查局駐京辦的通報寄到了公安部,通報稱:美國聯邦調查局發現,從北京通過EMS全球郵政特快專遞寄送至美國的郵包中,有無名人類頭骨,請公安部協助調查相關情況。
公安部隨即將此通報轉給了北京市公安局刑事偵查總隊。很快,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提供的包裹郵件編號,偵查員找到了負責郵寄此郵包的國際快遞公司。
據該公司經理反映,寄此包裹的是一名張姓男子,對方自稱所寄物品為玩具和塑料模型。
去年5月30日,該男子再次向美國郵寄3件包裹時,進入警方視線。去年6月3日,他被公安機關抓獲。經查,該男子并不姓張,而是姓丁,是一名44歲的美國華裔博士,在北京一家信息咨詢公司工作,住北京市昌平區一處別墅。
當日,民警從丁某欲寄往美國的包裹中,起獲20個人類頭顱骨。而后,經過對丁某所住別墅的車庫進行搜查,偵察員又發現人類頭顱骨1100余個。經鑒定,均為近代自然人頭骨。
頭骨買賣
80元人民幣收購 150美元售出
丁某為何對人類頭骨如此鐘情?他的朋友在證言中說:2004年夏,有境外人員向丁某詢問是否有人類頭顱骨,這之后,丁某便從潘家園舊貨市場購買了多個人類頭顱骨,有些是雕花的,有些未加工。
對于未加工的部分人類頭顱骨,丁某用消毒液清洗掉上面的泥土和污穢物后,交與他人雕刻圖案。后來,因潘家園市場的攤主貨不夠,攤主便介紹丁某和兩個青海農民認識。此后,丁某又定期從兩個農民手中收購人頭骨,并將部分頭骨寄往美國。
檢方于今年5月將丁某公訴至法院。起訴書稱: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丁某先后以人民幣80元到160元不等的單價,從兩個青海省農民手中收購共計1300余個人類頭骨。其間,他通過互聯網非法向境外出售200余個,售價約為每個150元美元左右。
檢方認為,丁某違反國家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非法經營人類頭骨,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數額巨大,情節特別嚴重,應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院一審時,丁某否認控罪。他說自己是出于個人愛好而收購人類頭骨,進行雕刻后,用于個人收藏或贈送他人,絕非謀取非法利益。
丁某的這一辯解被檢方當庭反駁,檢方出具鑒定結論稱,丁某的筆記本電腦中存有人類頭骨照片萬余張,電腦使用者曾將部分照片上傳至“易趣網”網店,并以競拍形式與境外的買方交易。
法庭審理
罕見案例到底如何定罪名
除了搜集人類頭骨的目的外,此案涉及的罪名也是庭審時爭論的焦點。丁某的辯護律師趙運恒指出,無論丁某是否存在出售人類頭骨的行為,依法均不構成非法經營罪。
趙運恒說,檢方指控丁某構成非法經營罪的法律依據,主要是2006年8月1日由衛生部、公安部等9部門公布實施的《尸體出入境和尸體處理的管理規定》,其中規定“嚴禁進行尸體買賣,嚴禁利用尸體進行商業活動”。
但他指出,我國《刑法》關于非法經營罪的規定為: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非法經營行為。其中,對于什么是“違反國家規定”?趙運恒認為,《尸體出入境和尸體處理的規定》只是部門規章性質,不屬于上述法條中的“國家規定”,不能用來定罪量刑。
此外,他指出,人類頭骨不屬于國民經濟序列產品名錄中的商品,在國內也不具有商業價值,沒有市場。“那么,人類頭骨的買賣到底擾亂了什么市場秩序呢?”
對此,檢方在庭審時答辯,《尸體出入境和尸體處理的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適用、不違背國家法律、是國務院下屬部門制定的,因此應認定其為“國家規定”。
事件進展
華裔博士上訴 期待改判無罪
今年9月21日,市一中院一審判決采信了檢方指控。法院認為,丁某違反國家規定,將大量人類頭顱骨等尸體遺骸作為商品進行經營的行為,不僅褻瀆死者,有悖人倫,傷害社會風化,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且非法經營數量特別巨大,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后果,犯罪情節特別嚴重。法院一審判處丁某有期徒刑8年,罰金30萬元,驅逐出境。
此外,向丁某出售人類頭骨的兩個青海省農民,也被法院以相同罪名各判處有期徒刑5年。
判決后,丁某提起上訴。他的律師在上訴狀中稱,此案沒有任何一個事實上的被害人,更談不上什么惡劣社會影響。
10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案件指向的潘家園舊貨市場,經多方打聽找到了幾個銷售工藝品的攤位。“有人頭骨賣么?”記者問入口處的一位攤主,男攤主聞聲抬頭,遲疑片刻后說:“沒有,沒人敢賣。有人賣這個都被抓了,聽說犯法。”
記者隨后又詢問了多位攤主,得到的答復基本都是“沒人敢賣了”。記者發現,丁某和兩個青海農民被抓的事,在這里已不是秘密,而且曾引起不小的震動。
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幾年前,市場內幾乎所有賣民族工藝品的攤位都賣過人頭骨或者人頭骨工藝品,最好賣的時間是2002年到2006年。“買主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他們每次最多買上幾個,當時也沒人管。”但從去年六七月份(華裔博士案發時間)開始,市場忽然“風聲很緊”。
不過,還是有攤主神秘地告訴記者,民間依舊有人買賣人頭骨。“單純賣骷髏頭的少,一般都是雕刻圖案制成了工藝品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攤主說,這種交易基本都是在私下進行。因為數量少,單價也都抬到了幾千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人類頭骨去向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被制成了工藝品,還有就是被用于醫學研究。
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發現,淘寶網有不少網店都在銷售仿制的人頭骨制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記者聯系幾位店主,對方都表示沒有真的人頭骨賣。一位店主說,幾年前,網上有人公開銷售真的人類頭骨,但自從禁止尸體買賣的規定出臺后,就幾乎沒人敢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