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天安艦爆炸沉沒系韓海軍史上最大慘案

一艘海事警察巡邏船在沉沒的海軍“天安”號警戒艇(右)附近救援。

26日,韓國軍艦沉沒,失蹤士兵的家屬十分憤怒 IC 供圖

韓國海軍海上救援隊正在整裝準備出發。
韓國海軍“天安”號警戒艦26日晚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執行任務時沉海。韓國軍方官員說,“天安”艦下沉前發生不明原因爆炸,船尾推進器附近有炸洞。韓國海軍隨后展開營救。艦上104人中58人獲救,死傷人數和下沉原因尚不清楚。事故發生后,韓國總統李明博召集2次緊急安全會議,初步信息顯示,事件與朝鮮無關。
沉沒
同行另一軍艦曾向“鳥群”開火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排水量1200噸的“天安”艦下沉前在西海(黃海)白翎島和大青島之間巡邏,當地時間26日21時45分許(北京時間20時45分)開始下沉。報道援引韓國軍方消息源說,“天安”艦下沉前船尾發生爆炸。“艦船可能在船尾發生爆炸后開始下沉,”韓國海軍一份聲明說,“我們眼下無法給出(‘天安’艦)下沉確切原因。”
韓國聯合參謀部說,“天安”艦下沉時在附近執行任務的韓方“束草”號警戒艦向“不明物”開火,但隨后發現“不明物”可能是“鳥群”。據韓國白翎島居民透露,曾聽到15分鐘艦炮轟轟聲。
“天安”號艦長崔元日27日稱,事件發生時自己在艙中,當時聽到一聲巨響,船很快就傾斜,電力和通訊全部中斷。自己從艙中走出后發現船尾已不見。按照崔元日的說法,爆炸、斷電和船體分裂發生在不到兩分鐘時間內。
《朝鮮日報》稱,“天安”艦爆炸沉沒是韓國海軍史上最大慘案。經證實,在韓國海軍歷史上,巡邏艦級以上大型戰斗艦因爆炸而沉沒這還是第一次。
反應
總統地堡開會 公務員“非常待命”
事發當晚,李明博緊急召集國防部長官、國家情報院長、外交通商部長官等相關人員召開緊急安保會議。韓國警察廳26日命令首爾市、京畿道、仁川市和江原道各地警察廳進入“二級緊急狀態”。
27日上午7時30分,李明博再次召開緊急安保會議,要求“在考慮到所有可能性的情況下,實施迅速且徹底的調查”并要求軍方盡全力搜救。第二次緊急安保會議會址在青瓦臺的地下掩體內。李明博還指示政府及時向六方會談有關各方通報事態進展。他要求政府各部門采取措施,安定民心,避免造成社會不安。隨后,韓國政府要求全體公務員進入“非常待命”狀態。這是韓國自2004年盧武鉉總統遭彈劾事件以來,首次啟動全體公務員“非常待命”機制。
全力救援受阻 46名船員失蹤
“天安”艦下沉后,韓國海軍展開營救。法新社報道,6艘韓國海軍艦船、兩艘海岸巡邏船艇和4艘其他船只參與營救。韓國聯合參謀部一名發言人說,艦上58人已獲救,死傷人數尚不清楚。美國國防部一名未公開姓名官員說,駐韓美軍沒有參與營救。
獲救58人中有13名士兵受傷,已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韓國軍隊聯合參謀本部說,受傷士兵中有的有腦出血癥狀,但他們均沒有生命危險。“天安”號艦長崔元日(音譯)在獲救者行列而且并未受傷。他獲救不久即加入搜救隊伍。增派的搜救人員27日已抵達沉船現場,但由于事發海域風浪較大,搜救工作進展不暢。
海軍一名官員說,海軍動用了包括10多艘水上艦艇和1艘海難救助艦在內的海難救援力量。除救援船只外,偵察機也在沉船地點附近上空搜索,試圖找到幸存者。
韓聯社援引軍方人士的話說,搜救人員在調查失蹤士兵是被困在船艙內還是跳海逃生后隨海流漂遠。
國防部長官金泰榮當天乘直升機趕赴出事地點前告訴媒體記者:“我們得等等看,尚沒確認有人喪生。”當天晚些時候,金泰榮視察沉船現場后說,這一悲劇發生的確切原因現在尚不清楚。在目前情況下推測事件原因毫無意義。
“天安”號1989年下水服役,能配備導彈和魚雷。幾名韓國官員說,海軍打算打撈“天安”號殘骸,以確定沉沒原因。打撈過程可能至少持續20天。沉船處水深大約24米。海難救助隊的潛水員已著手下水調查工作。韓國國防部長官金泰榮27日說,只有通過檢查“天安”號殘骸才能確認沉沒原因。
原因
遭魚雷攻擊還是自擺烏龍?
由于沉船事故發生在韓國與朝鮮分界的敏感海域,事發之后,韓國媒體一度傳出軍艦“可能遭朝鮮魚雷攻擊”、韓國軍方巡邏艦“向朝方開火還擊”等消息。
韓國和朝鮮海軍艦艇幾年前曾在“天安”號沉沒地點附近海域發生沖突。韓聯社援引韓軍聯合參謀本部情報作戰處長李基植的話說,軍方在確定沉船原因問題上特別謹慎。多名軍方官員認為“天安”號沉沒的可能性包括觸礁、船上彈藥爆炸以及遭外部魚雷或水雷襲擊等。韓方官員正在調查致使“天安”艦下沉的多種可能。
據韓國軍方消息人士此前說,“天安”艦很有可能是受到朝鮮魚雷攻擊所致。隨著時間推移,韓媒的說法已逐漸變為“朝鮮不會如此魯莽地進行挑釁”、“朝鮮離事發地點十分遙遠”,傾向于將爆炸歸咎于韓國內部原因。韓國YTN電視臺援引不具名韓國總統府官員的話報道,“天安”艦下沉時所處地點“位于‘北方界線’較南區域,朝方艦船不可能出現在那里”。韓國YTN電視臺27日援引總統府青瓦臺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26日晚沉沒的韓國海軍“天安”號警戒艦很可能是因遭遇水雷而發生爆炸,爆炸產生的破洞最終導致警戒艦沉沒。
韓國總統府官員也表示,根據衛星圖像和相關信息顯示,事發海域沒有朝鮮艦艇活動的跡象。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也稱,沒有跡象表明事件涉及朝鮮。
韓國軍方將派遣潛水員下水對軍艦以及艦體破洞處進行調查,以查清爆炸的原因是艦載炮彈還是外來攻擊,但最終的結論要到艦船打撈出水后綜合判斷才能確定。截至27日上午,朝鮮方面尚未對此事件作出任何反應。
影響
打“被朝鮮擊沉”字幕
韓國電視臺遭譴責
26日晚一艘軍艦沉沒事件發生后,韓國SBS電視臺隨即于當天晚上11點40分正播放的節目底下打出了“一艘艦艇被朝鮮擊沉”的字幕,事后引發韓國民眾的一致譴責。對此,SBS電視臺的負責人表示,字幕是后臺事先準備好,本想待事實確認后立即發出。但因為當時情況比較緊急,忙中出錯,發出了未經確認的內容。韓國網民紛紛在網上留言要求“立即在電視臺節目中正式道歉”,“這么重要的事件,居然出現這么大的誤報,應當追究當事者責任。”
美股應聲回落
由于韓國海軍艦船沉沒的消息引起了市場投資者對地緣政治問題的擔憂,26日紐約股市在午盤后從高位回落,截至收盤,三大指數基本與前一交易日持平。本周美國股市已是連續第四周收高,創造了2009年8月以來最長連續上漲紀錄。
背景
“北方界線”
韓朝在朝鮮半島西部海域邊界劃分上一直存在分歧。“北方界線”是韓國在白翎島、延坪島、大青島、小青島、隅島等“西海五島”水域單方面設定的海上分界線,朝鮮方面一直未予承認。
自1999年以來,朝韓雙方因為“北方界線”問題發生了三次嚴重軍事沖突。韓國聯合參謀部說,“北方界線”朝方一側眼下未出現異常軍事舉動。
10年朝韓海上
3次嚴重沖突
自1999年以來,朝韓雙方因為“北方界線”問題發生了三次嚴重軍事沖突。
第一次是1999年6月15日,在朝鮮船只被認為數次越過朝韓兩國水域邊界后,朝鮮和韓國的軍艦發生了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以來的首次交火。在那次交火中,一艘朝鮮戰艦沉沒,據報道朝鮮30多名船員死亡,至少6名韓國士兵喪生,十多人受傷。
第二次沖突發生在2002年6月29日上午,朝鮮和韓國的海軍艦艇在朝鮮半島西部黃海海域的延坪島附近發生交火沖突事件。據韓國聯合通訊社稱,沖突造成韓國方面有4人死亡、1人失蹤、20人受傷,并有一艘高速艇被擊沉;朝鮮方面有一艘警備艇被擊中起火,估計也有30多人傷亡。
第三次沖突為朝韓海軍2009年11月10日上午在西部海域的“北方界線”附近發生的交火事件。朝鮮一艘警備艇跨過北方界限進入韓國海域,韓國隨即開火,朝方對此進行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