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苗寨 探秘最繚亂的超短裙風情(組圖)
【導語】:在黔東南大山深處,有一支服飾特別古老而時尚的苗族。在五百年前他們就已經穿著“超短裙”,特別是姑娘、婦女,無論春夏秋冬她們都穿著僅有十多公分長的短裙,后來由于服飾的明顯特征,在苗族的分支中人們稱他們為“短裙苗”,這個“短”字實際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這就是雷公山麓的新橋短裙苗…
新橋距離雷山縣城13公里,從雷山縣城出發只需15分鐘車程。進到新橋大家都會眼前一亮,新橋苗族女人的超短裙,實際上是一種僅長5-7英寸的百褶裙。
搜狐旅游重磅推薦
千萬別小瞧這五寸短裙,這可是用長達7米的家織靛青土布制成的。土布經過染煮后,要在大木桶上仔細折疊,一條裙子通常要折二十來天。然后她們用牛皮燉出的膠液為已經染好的裙布上膠,再用茯苓制成的漿液反復上漿,最后才能有又厚又硬的效果。穿著這樣的裙子勞作,不僅荊棘難以劃破,就是雨水滴在上面也不會浸濕。具體的穿法是,平時穿兩條裙子,節日盛裝的時候穿三四條裙子,但不管穿多少裙子,長度總也不會增加;裙子里面穿窄腿長褲或打綁腿,裙子外面罩有花圍腰和花彩帶;上身多是繡花衣、對襟衣,衣服上的刺繡花樣多為蝴蝶花紋。
超短裙這件事,當地婦女說,其目的主要就是干活兒方便。以前是什么時候都穿著超短裙的,后來隨著與外界接觸曾多,發現穿褲子也挺方便的,于是平日里有不少人都省去了短裙直接把褲子穿在圍腰里面。只有在過節或有貴客來訪時,她們才會穿上傳統的超短裙。
進入新橋苗寨,值得留意的還有當地的“水上糧倉”。現在能看到的是40余幢水上糧倉整齊有序地聳立于塘中,六柱為檐,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座水上糧倉。據當地人介紹,修建這種糧倉時并不需要一釘一鉚,全為鑲接和鉗合而成。水上糧倉為木質吊腳樓結構,底部以青石塊墊基腳,六根木柱置于石墩之上,高約3 .5到4米。在距離地面1.5米處,用橫穿枋將六根柱子連起來,再橫裝樓板及板壁,頂部用青瓦或杉木皮加蓋。每間面積約2.5平方米,四五十間連成一片還真是夠壯觀,被建筑專家譽為“舉世無雙的罕見建筑風格”。更奇特的是,其本身具有防火、防鼠、防蟲蟻的強大功能。據說這種建筑結構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處現有的也已經使用了一百多個年頭兒,而且至今還在使用。
去過的人這么說
一位中年婦女從糧倉間的石子小徑間踱著方步走了出來。只見此女長發高盤于頭頂之上,一柄翹角木梳橫插于腦后發髻間,讓人不由想起了"云鬢花顏金步搖"那樣的詩句。發髻看上去很唐朝,只是眼前這位婦女,沒有唐代貴婦那樣的珠光寶氣,卻多了些尋常百姓家洗衣做飯的人間煙火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