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退休教師譚宏春義務保護文物30年(圖)
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小學退休教師譚宏春,多年來為收集、保護、研究柳霽古城費盡心血,自費出資萬余元邀請相關專家為古城出謀劃策,是一位保護文物的熱心人,深得群眾愛戴。
1980年,譚宏春被調回生養自已的故鄉-----柳基村小學任教。當年生產隊要在這里修曬壩坪,村民抬來很多青石板,有些石板上刻滿密密麻麻的文字,他從三塊文字內容得知是記載清代柳霽分縣縣城。從此,他便萌發收集保護這些古城文物的念頭。
據譚老介紹,柳霽古城是清雍正年間(1729---1734)淸政府對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大舉用兵之后,為有效實施統治了而設的一座分縣城,隸屬鎮遠府天柱縣。古城城墻總長1194米,高5米,墻基厚5米,墻頂部厚3米,城上建有6座炮臺,設東、南、西、北四個城門。當時城內還建有兵營、練兵場、縣衙、府臺、糧倉、蔚文書院、關帝廟等。
譚宏春老師在任教30多年間,利用工作之余,不計個人得失,收集創建蔚文碑、重修縣街碑、甘棠遺愛碑等清代古城歷史事件石碑共15塊,并集中樹立于學校操場一側,其中創建蔚文碑還是我省難得記錄清代科考制度的實物資料。
2011年6月,為了促進當地旅游發展,打造柳霽古城文物景點,由他主編的故事書籍《柳霽古風》問世,對人們了解柳霽古城文化,提高旅游興縣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圖為譚宏春老師審讀《柳霽古風》一書。 (石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