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河:立足自身優勢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據新華網貴州頻道消息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2號)將“文化旅游創新區”作為貴州經濟發展戰略定位之一。同時,在產業空間布局方面要求黔東南“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打造具有國際影響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區”。這對劍河文化旅游產業來說,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黔東南16個少數民族縣市民族文化資源都十分豐富且各具特色,共同形成了貴州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極具民族旅游開發價值的地區。同為民族地區的劍河縣,要想抓住機遇,做大做強自己的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必須把握自己的特點,找準自己的位置,打造自己的品牌。
打造劍河縣文化旅游品牌,應該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劍河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原生態文化、歷史遺跡、自然遺產等資源散布各鄉鎮,要打造品牌,不能全線出擊,遍地開花,只能選準一個區域實行重點突擊。劍河縣城是一個旅游資源富集的城鎮,是打造劍河縣文化旅游品牌的最佳區域。首先,劍河縣城是一個移民新城,其城市布局、建筑風格等都有別于其他縣城,自成一體,本身就是一個觀光亮點。其次,若打通一條隧道將頗負盛名的溫泉景區與縣城東區相連,景區距縣城約5公里,基本與縣城連為一體。再次,清水江穿城蜿蜒而過,在建的老虎跳電站大壩回水在縣城—帶形成一個漂亮的景觀湖,湖水與青山相映,漁歌與白鶴同飛,這又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最后,緊鄰城區的屯州、八郎苗族村寨不論是民居風格、自然環境還是民族風情,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具有較好的開發潛質。八郎古生物化石群更是不可多得的自然遺產。這些構成了劍河縣打造旅游新縣城的強大優勢。
現在的劍河溫泉,有一流質量的泉水,但沒有高水平的服務;有便捷的交通,但受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打造成一條精品線路,未能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只能發揮一個旅游節點的作用,且表現出半年熱鬧半年閑的特點,其游客留住率也難有新的突破。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潮流中,任何一個品牌的推出,都是以其規模效應為支撐的。沒有一定的規模,難以打造成功的品牌。這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同樣如此。云南的麗江景區、四川的九寨溝景區等旅游品牌的成功打造也充分證明了這一基本規律。因此,要打造劍河的旅游品牌,必須打造一條精品線路;要打造一條精品線路,必須整合以溫泉為龍頭的縣城周邊旅游資源,逐步形成溫泉——城東片區景觀——城區景觀湖——縣城中心區——八郎、屯州苗寨及古生物化石群旅游環線。突出溫泉療養休閑、景觀湖水上休閑、城東兒童游樂、屯州及八郎苗族原生態文化體驗等特點,形成“縣城就是景區、景區就是縣城”的格局。只有這樣,才能把游客引得來、留得住,肯消費,逐步提升劍河文化旅游品牌的影響力。
打造劍河文化旅游品牌,必須依托劍河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以文化產業園為統領,整合資源。劍河縣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是全州僅有的兩個文化產業園區之一。這也是劍河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方面與其他縣市相比的又一優勢。劍河應充分發揮這一政策優勢,賦予文化產業園區管委會充分的權力,明確責任和使命,以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建設為綱領,統籌資源,規劃協調。交通、住建、水利、旅游、國土、林業、文化等部門要圍繞打造劍河縣城文化旅游品牌這個目標,自覺服從服務于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建設。城區及周邊的交通改造、城市建設及規劃、城市綠化靚化等方面都要納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范疇,統一協調。要充分挖掘劍河民族歌舞、民族節慶習俗、民間傳說、民族工藝等元素,引導社會資金或引進文化企業,通過影視、演藝、動漫、游戲等多種形式,大力提升劍河旅游的文化內涵。文化產業園區要做好打造縣城文化旅游品牌大規劃,精確定位,塑造劍河民族化旅游的靈魂。(龍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