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一次 劍河縣昂英苗族村民恭請神龍護寶
祭師正在做招龍儀式
人們圍著龍跳舞祈盼好運降臨
人們在清潔的大街上排起長龍宴
劍河縣太擁鄉昂英村位于黔東南州腹地劍河、榕江、雷山和臺江四縣交界,距該縣政府所在地(革東鎮)102公里,村轄面積3589公頃,181戶867人,屬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村駐地海拔650m,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周圍原始森林保護良好、各類生物5084種(2007年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研究》一書記載)、田園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實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再現。
昂英村轄5個村民小組分為三個自然寨,苗族侗族雜居以苗族文化為主,至今仍保存著傳統的歷史民俗,如招龍祭祖活動就是十三年(每逢龍年)舉行一次,這一習俗為苗族傳統習俗,流傳歷史百年以上,活動時間為一天。招龍活動是在昂英村一二組住地后山腰上一塊較為平坦的場地舉行,這一場地稱為招龍坪,場地中央由古人栽有一棵高約30米、胸徑約1米的臺灣杉,枝葉茂盛高大粗壯雄偉,前方有并排而生的兩棵小葉香樟樹,周圍綠樹成蔭景色怡人。
2012年正好是龍年,2月25日這天為龍天,男人們提前一天將精心雕琢的兩條龍身(一公一母,用上好的杉木做原料)安放在招龍坪的兩棵小葉香樟樹下,當天晚上12點(子時),5個引龍小組帶上鴨子、刀頭(豬肉切成長方形狀)、香燭、紙錢等物品前往五座靈氣十足的大山,擺上帶去的祭品,燃香燭燒紙錢,以毛色純白的鴨子引路(為什么要用白色鴨子:①白色代表純凈、虔誠、光明;②鴨子既能上天又能入水,神勇無比,化身神龍信使。),凌晨4點左右,5路引龍小組陸續將神龍一直引到村里的招龍坪,由師傅接手請龍歸位。
這一天,村里的男人們一大早就起來,一些人在村里殺豬、宰牛,一些人去山上挖樹(一般選擇臺灣杉、紅豆杉、香樟等常青名貴樹種),扛回來后栽在招龍坪、村子周邊。一些人在招龍坪上安凳子,叫聲、喊聲、敲打聲、音箱里播放的音樂聲,把整個村子都吵醒了,村子漸漸熱鬧、沸騰起來。這一天的女人是不用干活的,婦女、姑娘們起床后就開始梳妝打扮,從箱子里取出節日里才穿的苗族盛裝穿戴起來,臉上涂上胭脂抹上粉,鏡子照了一遍又一遍,都想把自己打扮成全村最美的人,迎接那些從四面八方趕來道賀的親朋好友。
早上9點左右,在招龍坪安放的龍身前,由祭師主持招龍儀式,用豬頭、糯米飯、雞、鴨、米酒等食物做祭品,祭師專心的用苗語念著口語,把每一戶人家都念到,恭請神龍護佑村寨里的每一戶人家,從今以后在神龍的護佑下年年平安、五谷豐登、百業興旺。
儀式過程中,男人們用竹子扎成寨門,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在寨門擺上攔門酒,那些親朋好友們約好了時間,挑著鮮魚、糯米飯、雞鴨等禮物,一路燃放鞭炮,一起來到了寨門口。想要進寨就得喝牛角酒,不論喝多喝少都要喝上一小口,苗族民間習俗“無酒不成禮儀”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詮釋。熱情、好客的婦女們唱起酒歌、端起牛角酒,手捻香肉,給喝了酒的親友喂上一口香肉,嚼在嘴里香在心間,他們笑著、唱著聚往招龍坪。其間有一親友雙手接過牛角酒,喝了一口正想遞回去,怎料美女們笑著看著卻無人接手,該親友放也無處放、倒也無處倒,無奈只有按當地民俗一口干了一牛角糯米酒,美女們喂上一口香豬肉,滿口噴香向招龍坪飄去。
大約2個小時后招龍儀式結束,為了慶賀招龍祭祖活動的成功舉辦,村里的男女老幼及親朋好友在蘆笙手的吹奏下,和著歡快的蘆笙曲跳起古老的蘆笙舞,把那份歡樂、那份愜意、那種富足寫在臉上,搖擺著新農村農民的灑脫和富裕,那些靚麗的苗族盛裝和蘆笙聲、銀飾的叮當聲、祝酒聲匯集起來串一串歡快的樂章,讓大家沐浴在濕潤的帶著新鮮泥土氣息的春風里。
當人們唱累跳累后,家家戶戶自覺拿出鐵鍋、帶上凳子、碗筷在清潔的大街上一字擺開,架上土爐子燒上鋼碳,熱情的招呼親朋好友圍坐在爐子邊,聊家常、敘親情,把微寒的早春笑得暖暖的。當男人們把剛出鍋拖著長長熱氣的佳肴端了上來,人們相互敬酒、唱歌、敘述親情,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活動中,德高望重的老人田國輝向村民們介紹昂英村的來歷、龍的故事、牛腳印、苗族七十二寨等等典故,讓大家記住歷史、記住那些刀耕火種的過去,以及千百年來祖輩留下來的民族瑰寶,利用昂英村如仙境般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人文典故和濃郁的苗族風情,打造成喧囂城市生活疲憊心靈休憩的家園以及尋奇探險、野外生存訓練、旅游休閑的絕好去處。(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