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道路橋梁聯通黨心民心
據金黔在線消息 隆里鄉華寨村是龍大道烈士的故鄉錦屏縣一個偏遠的美麗村寨,分上寨和下寨,上下寨之間有一條小壕溝。早年間,上寨的李姓苗族和下寨的龍姓苗族不和,上寨的人不許下寨的人過路,下寨的人也不待見上寨的人。一條小壕溝,隔斷了寨鄰鄉親的來往。后來,一龍姓人家娶了一個李姓的姑娘,上下寨才開始有了往來。民國初期,村民們在壕溝上修建了亭子,叫“接龍亭”,意為“接通龍脈”!敖育埻ぁ币欢葹槿A寨村的標志性建筑。后來因為年久失修,只剩下一些破敗的殘柱斷板。重修接龍亭,是華寨村廣大村民的夢想。
2009年,有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機遇,村兩委積極爭取,得到上級的支持,落實了項目。歷時3個月,一座長15.2米,寬4.6米,高7米的接龍亭竣工了。如今,這座傳統的風雨橋結構的接龍亭成了當地群眾重要的休息娛樂場所,接龍亭有效地促進了上下兩寨之間的和諧,連通了群眾的心,也聯通了群眾與黨的心。
由于“八七”扶貧攻堅期間,錦屏縣沒有被列入國家級扶貧縣,與其他鄰縣相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至少少投入5億多元,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2009年,該縣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基礎上,強化措施,科學運作,統籌規劃,分批推進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真正使群眾受益于黨的惠民政策。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錦屏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組織管理,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對照項目獎補范圍,遵循不漏村、不漏組、不漏項、不重復的原則,科學制定建設規模和標準,嚴格執行村民民主議事制度,優先解決群眾最急需、最迫切的問題,樹立榜樣模范,抓好典型,推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使新農村建設上了新臺階。
目前,龍大道烈士的故鄉錦屏縣,累計實施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314個,項目建設資金6200多萬元,重點實施水利設施建設、進村道路硬化、環境衛生、群眾文體活動場所等,覆蓋全縣15個鄉鎮150多個村,受益人口達12萬多人,農村環境更加優美、出行更加方便、社會更加和諧,民心與黨心聯系得更緊了。(吳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