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奪戰背后
3月11日,香港無線電視臺(TVB)爆出開臺42年來最具爆炸性的賄賂丑聞—有“無線紅人”之稱的業務總經理陳志云涉嫌賄賂,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目前,陳志云已經獲準保釋返家。
盡管廉政公署表示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本次事件不只是對TVB,甚至對整個香港電視行業都將產生巨大影響。由于香港特區政府現正就當地的免費電視臺牌照作中期檢討,無線近日出現高層涉貪風波后,已有意見指稱當局不應再讓無線壟斷香港免費電視行業。陳志云事件背后所反映的香港免費電視臺涉及的種種政治和經濟利益,也引起外界頗多關注。
壟斷“逼”公眾看指定節目
香港的電視廣播始于1957年,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的前身—“麗的映聲”是香港第一家電視廣播公司,其后首家無線電視臺于1967年開播,之后佳藝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佳視)又加入競逐。不過,自從佳視在上世紀70年代中倒閉后,香港本地免費電視市場一直只有無線和亞視2個持牌者競爭。
經過30年的競逐,市場收視明顯向無線傾斜,“慣性收視”變得牢不可破。據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的一項研究,過去16年,無線和亞視各占本地粵語頻道的市場份額,由1994年的7:3,到1999的8:2,到2007年變成9:1。在長久以來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香港電視觀眾由最初選擇收看喜歡的免費電視節目,變成在沒選擇的情況下,被逼收看電視臺的指定節目。
“由于亞視長期積弱,無線獨大,香港免費電視近年競爭不大,甚少突出表現。”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研究主任陳振寧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過去港產電視劇風靡內地、東南亞乃至所有華人地區,但近年香港在這方面乏善可陳,無線、亞視反而爭相購入內地劇集、日劇和韓劇,由輸出變為購入,香港免費電視近年的水平可見一斑。
香港研究協會去年7月底訪問了超過1000名香港市民,47%的受訪者批評免費電視節目質量“一般”,21%表示“不滿”以及“非常不滿”。
較早前,香港廣播電視管理局(下稱廣管局)就本地免費電視節目牌照進行過3場公聽會。會上,市民對2家免費電視臺的評價也是“彈多過贊”,批評范圍亦相當廣泛,如節目種類狹窄、強迫藝人簽約,要求全面檢討香港廣播政策,甚至要求免費電視臺將屬于公眾的頻譜還給政府,作公開競投等。
無論是坊間還是公聽會,都有不少建議開放免費電視市場的聲音,希望借增加競爭者,改變亞視長期積弱、失去競爭力的事實。
因此,今年初以來,城市電訊、有線寬頻及電訊盈科3家公司紛紛表示,有意競逐免費電視牌照,勢要擠入免費電視市場分一杯羹,打破目前“兩家占有、一臺獨大”的局面,期待出現符合市民利益的格局改變。
冒險投資只為擴大影響力
然而讓人納悶的是,在香港,免費電視行業一直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自從佳視倒閉后,一直沒人敢申請第三個免費電視牌照。在香港特區政府有意擴大免費電視牌照申請的決策下,這次竟有好幾家公司先后打算加入競爭,不由令人生疑。
據當地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其中一個原因,是過去幾年收費電視臺發展日益成熟,它們開始有意跨界進入免費電視市場分一杯羹。
不過,香港《明報》娛樂文化專欄作家郭繾澄3月8日撰文分析,想通過經營電視臺賺大錢,在香港真的很困難,吸引投資者的最大原因,是掌控傳媒的其他優勢。
他認為,“做其他生意或許會更賺錢,但所受到的尊重,很難與做傳媒相比。而在一眾傳媒之中,又以電視臺最受尊重。即便一家收視不佳的電視臺,影響力也高過其他傳媒。做電視臺老板,名字很快便會街知巷聞,一舉一動也更易受社會各界關注,與官、商各界的關系也更為密切。”
的確,在香港,免費電視臺始終是涵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傳媒平臺,誰能在這里分一杯羹,其地位便不可同日而語。數據顯示,1997年以來,綜觀全香港絕大部分主流媒體(17份中英文收費及免費報紙、6家免費及收費電視臺、3家電臺)的老板或高層,均被委以國內公職、特區政府勛銜、抑或是在大陸經營大規模的生意。其中,有線電視母公司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是全國政協常委,1998年獲得特區政府頒發的金紫荊星章。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主席邵逸夫及前助理總經理黃應士,1998年獲頒銀紫荊星章。亞洲電視前行政總裁陳永祺,也是全國政協常委,2000年獲頒金紫荊星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向本報記者透露,“由于傳媒影響力大,不少香港富豪都處心積慮,想購買傳媒,以便贏取向政府叫板的本錢。”
牌照發放并非機會均等
免費電視市場大戰一觸即發,香港社會也開始關注特區政府目前發放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的申請程序。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本報記者查詢時解釋,“根據現行的《廣播條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經考慮廣管局(廣播事務管理局)作出的建議后,可發出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我們會考慮每宗申請,然后作出審批。”
發言人稱,根據廣管局就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所發出的申請指引,申請者須提交詳盡的資料,包括申請公司或機構的財政狀況、擬辦該廣播服務的投資和管理計劃、擬采納的技術,所提供節目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開展服務所需時間等。
“廣管局會就前述所收到的數據作出評估,包括申請的廣播服務技術是否可行,以及能否符合相關法律的要求,并為本地廣播業和整體經濟帶來效益等。廣管局會按照《廣播條例》及既定程序審核申請,并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建議。”
不過,較早前,中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新的免費電視牌照發放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并非所有的競爭者機會均等。
市場人士也認為,城市電訊、有線寬頻及電訊盈科相繼提出申請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由于涉及資料數據甚多,預計最快也要在半年后才會就有關申請作出討論,加上審議程序,估計最快要9個月后才可獲批。
陳振寧認為,現在雖然還不知道香港政府最終會批準幾個免費電視牌照,但在考慮申請時,政府會關注申請者的免費電視能否符合市民期望、能否帶來更多有質量的節目選擇,以及是否有能力提供覆蓋全港的服務。
香港特區政府這次表示對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持開放態度,但政策上是否會表里如一,真的想讓免費電視市場百花齊放,也令人懷疑。
消息人士稱,香港特區政府其實并不想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原因有二:一是無線電視控權股東邵逸夫和亞洲電視控權股東查懋聲,在北京和香港都有強大的政治游說力,他們的反對力量不可低估;二是,香港政府數年前趁無線和亞視牌照到期續約,逼兩家免費電視臺允諾投資巨額資金,實現數碼和高清廣播,兩臺為履行承諾,無線賺的錢少了,亞視即便連年虧本也照樣投資,政府若在兩家電視臺的牌照有效期內突然改變經營環境,引入新競爭者,對兩臺有不公平之嫌。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規定,目前亞視和無線兩家免費電視臺的牌照有效期為12年,現在持有的牌照將在2015年11月30日到期。最近,香港政府正按照《廣播條例》作中期檢討,檢討期完結后,廣播事務管理局會向特首及行政會議提交詳細建議。究竟結果如何,公眾還需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