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發現號航天飛機升空 女人撐起半邊天(圖)
美國東部時間5日6時21分(北京時間18時21分),搭載7名宇航員的“發現”號航天飛機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順利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
為期13天任務期內進行3次太空行走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發現”號從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拔地而起。升空約8分半鐘后,“發現”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時國際空間站正運行在大西洋上空。
“發現”號將為空間站運送重約8噸的物資,其中包括為宇航員準備的新睡眠鋪位、液氨冷卻罐以及7個裝滿實驗設備的行李架。此外,“發現”號還將運送一個供宇航員鍛煉身體的運動器材,美國航天局將借此研究微重力環境對宇航員肌肉和骨骼的影響。上述物資都將裝入在意大利制造的“萊昂納多多功能后勤艙”,該后勤艙長21英尺(1英尺約為0.3米), 直徑為15英尺。
此次有7名宇航員隨“發現”號升空,其中指令長為艾倫·波因德克斯特,飛行員為詹姆斯·達頓。宇航員將在為期13天的任務期內,進行3次太空行走,為空間站更換液氨冷卻罐,并拆卸一個舊速度陀螺儀。
航天飛機單次機組有史以來女性最多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現”號此行的7名機組人員中,有3名女性,幾乎占據半邊天,這也是航天飛機單次機組有史以來女性最多的一次。按計劃,“發現”號將在7日與空間站對接,屆時太空中的女宇航員數量也將首次達到創紀錄的4名。
“發現”號機組3 名女宇航員分別是多蘿西·梅特卡夫-林登伯格、斯蒂芬妮·威爾遜和日本宇航員山崎直子,她們均在此行的任務期內擔當任務專家。
在 2004年被美航天局選為任務專家前,梅特卡夫-林登伯格是一名高中教師,曾教授過地球科學、天文學等課程。“發現”號此行是她的首次太空飛行,其主要任務是協調宇航員們的太空行走,并操縱航天飛機機械臂。
作為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威爾遜1996年就已被選為宇航員。加入美國航天局后,她曾在該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等機構工作,并參與過木星探測器等項目。威爾遜此前已有過兩次太空飛行經驗,其此行的主要任務是操縱機械臂,并在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和脫離過程中,進行相關操控。
山崎直子1970年出生于日本的千葉縣,是向井千秋之后第二名進入太空的日本女宇航員。在東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山崎直子進入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前身宇宙開發事業團工作。她于1999年被選為候補宇航員,并在2001年成為正式宇航員。山崎直子擅長機械臂操作,她于2006年獲得美國航天局的“任務專家資格認證”。
奧巴馬將全面闡述“后航天飛機時代”
這是美國今年第二次發射航天飛機。美國現役3架航天飛機———“發現”號、“奮進”號和“阿特蘭蒂斯”號在今年秋天退役前將共飛行5次,以完成空間站的基本建設任務。三架航天飛機集體退役后,美國的“航天飛機時代”將正式結束,新一代航天器將取代航天飛機進行載人航天活動。
“發現”號與空間站對接期間,美國總統奧巴馬預計將親臨佛羅里達州,全面闡述“后航天飛機時代”的美國航天政策。奧巴馬曾在2月初向國會提交了2011財年政府預算開支報告,建議取消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而將火星作為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