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存儲大容量存儲:聯合研發 期待突圍
全球存儲產業正進入爆炸式增長時期,2010年存儲市場容量為600多億美元,2013年存儲市場將達到800多億美元。在此背景下,全球存儲產業正醞釀第三輪技術架構變化,這為期待核心突破的中國存儲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峨娮有畔a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已把大容量存儲的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突破列為重要任務,那么中國的存儲產業該如何突破原有發展模式實現跨越式發展?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到2009年,全球存儲的數據到達90多EB,并且每過18個月整個信息數據的容量就將是所有歷史數據量的總和,數據存儲在信息產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容量存儲技術還主要被國外廠商所占據,而數據存儲是國家信息安全戰略的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果數據存儲長期依賴國外,將嚴重威脅到國家的信息安全,因此中國的大容量存儲產業必須加快發展進程。
目前在存儲領域占據領導地位的主導廠商主要來自美國,美國包攬存儲領域大部分專利技術。中國要想實現存儲產業的突圍,必須在技術與體系架構上實現更多的自主創新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左寧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中國存儲產業需要抓住全球存儲產業新技術架構重構的機會,深入研究新型存儲結構及應用,提出新型存儲結構和應用的新方法,探索新型存儲體系架構的創新之路。
中國存儲產業這些年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以華為、浪潮、同有飛驥、聯想等為代表的企業在存儲技術產業化和客戶資源方面積累了一定資源,而部分重點高校與研究機構在技術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據透露,到2010年華為將推出自主研發的八控存儲產品,浪潮也將在今年推出他們的八控存儲設備。八控存儲設備是存儲領域的制高點。盡管以華為和浪潮為代表的企業已經在存儲產業的部分領域獲得了突破,但發展和突破速度距離國家和市場對這個產業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而要加速突圍,必須進行更多資源整合!标愖髮幷f。
戰略聯盟呼之欲出
如何集成資源?存儲企業同有飛驥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澤湘說:“同有飛驥與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都開展過許多存儲領域的研究合作,并獲益匪淺,在我們看來,如果想要更快獲得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更高規格、更大規模的產、學、研整合”。國家已經意識到高層次高規格整合資源的重要意義,去年海量存儲標準委員會成立,希望以標準建立為切入點來加速中國大容量存儲的發展。1月29日,由科技部牽頭推動成立了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匯聚了浪潮集團、華為公司、同有飛驥、中科海量、清華、北大、北航、哈工大、中科院計算所等在內的30多家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希望匯聚產學研的資源、加速中國核心存儲技術的突破。
與過去眾多的聯盟不一樣,存儲技術創新聯盟的目標清晰,鎖定存儲領域關鍵技術突破為目標,搭建統一平臺進行資源有效分工和合理銜接、知識產權共享等等,加速推動存儲技術的突破,打破國外壟斷,盡快形成中國存儲核心競爭力。聯盟理事長單位浪潮集團副總裁王恩東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現在產業已經進入技術聯合創新的時代,中國存儲產業發展需要一個大家坐下來分享知識和集成智慧、共同承擔重大課題研究的平臺和紐帶,建立合作、互信、共贏的氛圍,加速創新的形成。而這其中有巨大的創新空間,也有很多機制體制上有待大家共同完善和協作的地方”。
在中國,不乏企業與大學自發形成的產、學、研技術聯盟。但是去年國家開始有意識引導更大范圍和更高規格的技術聯盟整合,包括 “核高基”重大專項等。匯聚集體智慧、加速資源整合、搶占科技轉型的關鍵時機,在存儲產業也同樣迫在眉睫了。
突破軟件、介質和系統
有觀點說,在計算機產業中,存儲是技術門檻最高的領域;蛟S也是因為技術門檻高,大量專利技術都掌控在國外企業手中,因此中國的存儲產業發展之路才尤為艱難。應該說存儲產業的競爭目前主要集中在存儲軟件、介質和系統這三個層面,在這三個層面中中國應該選擇哪些領域進行重點技術突破?
華為存儲網絡安全公司戰略及市場部部長鄭志彬表示,傳統的存儲領域技術被美國人掌握,但是,在新型的存儲架構之下,在云存儲、虛擬技術興起的背景下,我們有了加快發展的機會。或許在華為看來,系統架構是突破的關鍵。
陳左寧院士認為,在現有的存儲硬件設備條件下,存儲的突破點應該是以新型存儲器件為牽引,帶動整個體系架構的創新。
而王恩東認為,存儲的核心是軟件,很多公司的核心價值都在軟件上,目前國內存儲產業里,在硬件層面上的投入多一些,在軟件層面上投入得很少,應該加大對這個層次的關注和投入。而存儲介質的突破需要材料、化學等等其他學科的參與。在高端存儲系統方面,中國也是相對落后的。應該說中國存儲產業需要全方位突破,要在每一個層面都踏踏實實地進行推進,也需要其他領域的相關資源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