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自選降薪:最好的日子過去了
康怡
“中秋”、“國慶”雙節的到來對張翔來說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單位不僅發了月餅、石榴等禮品,這個雙節他還收獲了一張1000元的購物卡和1000元的過節費,對他而言,幾個月前國家電網掀起的降薪潮煩惱已經拋到腦后了。
張翔是國家電網下屬二級單位的員工,幾個月前,一場聲勢浩大的國網降薪潮還讓他有些忐忑不安。他所在的單位從7月份開始調低了基本工資,調整幅度是下調10%,對入職已經三年多的他來說還是首次。
而在國家電網的其他公司,降薪行動也在進行。“行動快的在5、6月份就開始降了,有的地方拖到了7、8月份。”國網內部人士透露,而且各家企業降薪的幅度也不一樣,因為下降的比例都是各個公司自定,因此有的地方降基本工資的10%,有的是整體下降30%甚至更多。
當時張翔擔心的是,基本工資會不會持續下調,更重要的是福利會不會受到影響?張翔歸屬于國網下面的二級單位,平均每個月的基本工資2000多元,基本工資并不算高,大頭主要在獎金方面。
據他透露,每個月例如項目考核獎,多的時候一兩萬,少的也時候也是好幾千,另外每月還有基本獎金6000多元,有的月份還有安全生產獎2000多元,年終獎每年也有好幾萬元;而且節假日都會發錢或者發各大商場的各種購物卡,還有假日旅游補貼一年1萬左右,另外還有很多像交通補助、餐補、防暑降溫費等等各種補助,一年算下來,這些福利占了總體收入的好大一塊。“基本工資占的比例并不多。”他說。
張翔說其實他們還沒有趕上最好的日子,以前電網企業多經公司(從事輔業的公司)盛行的那些年,“很多人都在下面的多經公司持有股份,每年分紅的錢也不少。”
三個月過去了,張翔發現,此前的擔心只是多余的,基本工資從2500下調到2250,影響并不大。“只要福利不受太大的影響,基本工資下調一些我們也能接受。”他說。
今年4月份,國家電網召開第二季度工作會議,其中就要求加強收入分配改革,要著力規范以多經企業為紐帶的違規利益輸送。
隨后,一場大規模的降薪運動開始悄然進行。這位人士透露:“此次降薪的范圍涵蓋省、市一級的電網公司以及發電廠,實行年薪制的員工都在降薪的范圍之內。”
雖然不在乎,但張翔還是覺得他們的降薪沒來由。“整個國家電網的工資總額占到銷售收入的比例才2.5%,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而煙草行業的這一比例達到了18%,也沒有見到他們有什么動靜。”
據一位接近國家電網的人士稱,近來外界對壟斷行業的議論過多,此舉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緩解輿論的壓力。
除此之外,這次大范圍的降薪更大的目的在于平衡內部收入分配的差距。“即便都是在國家電網內部,不同區域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而且很多一線員工的收入也不高。”上述內部人士表示。
而此時,包括國家電網在內的電力企業都將面臨主輔分離、主多分開改革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我們也擔心三產剝離后,部分人員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造成內部收入差距的進一步加大。”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國家電網降薪潮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6年那次降薪潮依然讓不少國網人印象深刻。2005年,國家審計署認為電力行業 “系統工資增長過快,沒有統一的分配制度”。
隨后的2006年,包括國網公司在內的所有電力企業都開始選擇不同程度的降薪動作,國家電網規定下屬24個省市公司2006年工資必須控制在2005年發放水平之內,此外嚴禁發放非工資之外的工資性收入。
當時的數據顯示,國網公司的處級干部年薪約為30萬-40萬元,司局級干部約為50萬-60萬元。而在上述收入中,工資占其中比例還不到一半,更多的收入以各種“額外獎金”的形式發放,比如“安全生產獎”、“完成任務獎”、“超收電量獎”等,部分員工每月住房補貼就高達數千元。
上次迫于外力的降薪行動的效果無從考證,時隔四年,此次的降薪卻更多的被看成是企業的“自選動作”。
不過業內人士還指出,國家電網此次“自選”降薪動作或與國資委年初實施的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也有關系。
2008年,為抑制和調節壟斷行業高收入問題,調節央企收入分配制度,國資委啟動了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試點。其中明確要求頭一年利潤總額下降的企業原則上不得增加工資總額。
讓張翔有些擔心的是,“前段時間我們的工資卡突然從一個用了好多年的銀行整體換到了工商銀行,據說以后各項福利納入工資總額的管理中,都要受到管理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