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玩具里的“環境激素”(圖)
核心提示:鄰苯二甲酸酯本是一種用于化妝品、潤滑劑、地毯或其他一些塑料制品的原料,最近卻被發現,它也廣泛存在于兒童甚至嬰幼兒玩具當中。這種有毒塑化劑不僅會導致嬰幼兒畸形,還有可能影響男性兒童的性發育。
今年5月,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稱,在一批塑料玩具中檢測出一類叫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環境激素。這種物質有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影響兒童發育。
七成玩具被檢測出“環境激素”
綠色和平組織污染防治項目主任武毅秀是這一報告的負責人。她告訴《外灘畫報》,今年 4月,她和同事在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四大城市隨機購買了60 件兒童用具,包括戲水玩具、泳圈、嬰兒游泳池、奶嘴等,并送到香港一家實驗室檢測。
60件兒童用具中,30件被綠色和平拿來做鄰苯二甲酸酯的針對性檢測,結果發現,其中有21份玩具中含有鄰苯二甲酸酯,檢出率達 70%。其中,有一只綠色玩具球的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甚至達到43.1%。
為了保證樣本的多樣性,武毅秀選擇的是當地比較受歡迎的大型母嬰超市。在上海,他們的選擇包括南京路上的寶大祥。“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到了一處就隨便買買。為了保證準確度,我們一般會挑選多家超市的不同商品。”
“兒童處于發育期,他的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包括性發育,都處在一個相對快速的變化當中。這樣一些激素類物質,對兒童的危害非常大。”武毅秀說,兒童是需要格外呵護的脆弱人群,他們的健康問題容不得半點馬虎。
記者查閱資料后發現,鄰苯二甲酸酯被廣泛用于生產醫療器械、儲血袋、化妝品、潤滑劑、地毯等。根據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最新研究,在抽取的200個香港人血液樣本中,逾九成被驗出有毒塑化劑DEHP成分。研究顯示,曾服食塑化劑的老鼠誕下雌鼠機會較大,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較正常的細三分之二,精子數會少二至三成。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胡建英告訴本報,鄰苯二甲酸酯屬于環境激素,“它的好壞不能一概而論。對于它們的監管,是一種成本和收益的博弈。”
作為中國首批研究“環境激素”專家,胡建英認為,環境激素對兒童的影響不可小覷。
近年來,她的研究組多次對渤海遼東灣等地進行調查,發現渤海近海野生梭魚雌雄同體的發生率很高,在長江捕撈到的幼年中華鱘中,發現了一定比率的幼魚只有一只眼睛,有的甚至沒有眼睛,另外還有些存在著骨骼畸形的現象。“環境激素正是引起畸變的主要物質。”胡建英表示。
“環境激素”阻擊戰
在全世界范圍內,歐盟一直是“環境激素”阻擊戰的領軍者。
早在1999 年11月,歐盟委員會已通過法令,將這樣的警告標示貼在玩具和包裝上,并開始對部分鄰苯二甲酸酯設限。經過多次修改并于2005 年通過的一項歐盟指令,規定所有生產及進口的玩具和育兒物品中,DEHP、DBP、BBP 等三種有害鄰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濃度綜合百分比不得超過0.1%。
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亦已對玩具中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做出了與歐盟類似的限定。最近一個發出禁令的國家是加拿大,該禁令將在今年6月正式實施。
在一些環保組織看來,中國對“環境激素”的阻擊,并不徹底。
2009年,中國國家標準《玩具用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規定了玩具涂料中各類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不得超過 0.1%。“因為鄰苯二甲酸酯更多存在于塑料玩具本身,而非涂料。”武毅秀曾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目前,綠色和平組織將調查結果送至國家衛生部和環保部,衛生部建議將相關材料送至國家質檢總局。記者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首頁看到近期發布的題為《技術專家介紹兒童玩具標準等有關情況》的新聞,其中提到“針對歐盟和美國有關玩具中有害元素的新規定,我國目前正在積極跟蹤研究,并將適時完善我國的玩具相關標準。”
武毅秀和她的同事也將調查結果送至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立即得到了這樣的回應:“對于貴機構的研究結果,我們同意‘兒童玩具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的情況值得關注??同時將貴機構的來函和所提供的資料轉寄海關跟進,會與有關政府部門討論修復法律、制定有關標準的可行性。”
胡建英告訴記者,目前,對于環境激素對人體的真正危害,研究數據仍比較少。
從理論上來說,它們肯定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但影響到什么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還沒有明確結論。
在鄰苯二甲酸酯之前,廣泛存在于PC 塑料奶瓶中的環境激素“雙酚A”讓很多年輕母親聞之色變。
在國際上,雙酚A的毒性還存在爭議。去年11月上旬,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聲明稱,雙酚A安全性仍需進一步研究,目前還不足以對它采取公共衛生手段。
今年3月1日,歐盟開始禁止生產含有雙酚A的塑料奶瓶,并從6月起禁止在市場上銷售。可喜的是,中國衛生部也已將雙酚A列入“黑名單”。自6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雙酚A的嬰幼兒奶瓶;自9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含雙酚A的嬰幼兒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