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啟動 首次增加DNA分析
核心提示: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工作10月正式啟動,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將在上次大熊貓調查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增加DNA分析。
本報訊 日前,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司長張希武在湖南長沙召開的中國生態學學會學術年會上透露,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工作10月正式啟動。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魏輔文在會上介紹,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將在上次大熊貓調查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增加DNA分析。
魏輔文課題組建立的DNA調查方法,是從采集到的野生大熊貓糞便中提取其腸道脫落細胞的DNA進行遺傳學分析,從而追蹤每一只大熊貓,并分析大熊貓的遺傳多樣性現狀。
遺傳多樣性高低決定大熊貓的進化潛力,該項工作的開展將為保護大熊貓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此外,糞便DNA分析法還可鑒別出大熊貓的性別,有助于大熊貓生態學研究。
記者25日從國家林業局獲悉,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充分吸收了國內外在大熊貓和野生動物調查、監測、保護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除首次大范圍采用DNA技術識別大熊貓野外種群個體外,還引入了PDA技術、遙感輔助調查等先進的調查手段,采用目前野生動物棲息地評估領域最成熟的模型進行棲息地評估。
第三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野生大熊貓數量為1596只。而隨著本次調查的正式啟動,我國大熊貓的數量和遺傳多樣性之謎有望被全面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