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大家談:一個外地人眼中的凱里
雖然,我所在的黔南州首府都勻距黔東南州首府凱里就四、五十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但卻沒有機會到此一游。記憶中的凱里,好象就是只有一條街,這是兒時不經意間聽到的。近幾年來,在工作接待酒桌上,聽來客調侃“凱里的衛生搞得很好,還有就是小偷在街上被追逃命時都不忘走斑馬線”。特別是近兩三年來,風雨橋、鼓樓、侗族大歌,更不匿于眼,不絕于耳。每上省城,貴新高速公路麻江段的旅游廣告牌,總會讓你耳目一新。這就打內心里對凱里產生一種疑惑、仰慕、期待的復雜心情。
近日,參加省里的一個干部培訓,終于有機會去看一看久仰的凱里,由于想身臨其境證實先前的聽聞,一路上速達的心情較為急迫。走在凱麻高速上,映入眼簾的仍然是那令人耳目一新的旅游廣告牌,通過這些廣告牌,雖未到過凱里,但民族風情的原生態、自然環境的原生態原就是你對凱里的第一印象,這時在路上的你,就會油然產生第一次與戀人赴約的錯覺。
下了高速,你會看到路邊兩側稀疏的磚混居民樓,雖擺脫不了中國式的火柴盒建筑風格,但滿身花里狐騷的瓷磚沒了,頂上戴了瓦笠,鋁合金窗外裝上了木質的花窗,墻體加一些線條裝飾。通過穿衣戴帽,雖有些牽強,但在彌補原有建筑缺陷的同時,道也流露幾分地方特色,初始者著實花了一定心思。
隨著車輛的前行,寬敞的大道會讓你眼前一亮,寬敞的迎賓大道是每個城市對來客的禮儀和優待,這似乎已成為時尚,但這里讓你眼前一亮的不是它的寬敞,而是它如洗的路面,這時我心里贊嘆“還是干凈”。因為在人們的習慣和思維定式里城郊就基本上是衛生死角。 但我還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然后就打開車窗四處搜尋,總希望找出凱里也不是很干凈的佐證,寬闊的街面上不必說仍是如洗的樣子,兩側的人行道好像也一塵不染,人行道綠化帶一般是藏污納垢的地方,我卻失望了,除了一兩張落葉表現秋意外,再看不到你認為可以體現臟的東西。偶爾會發現路面上有一張紙屑,這時你會覺得它十分耀眼,也會聯想到一個不十分恰當的意境---“鳥鳴山更幽”。“真的干凈”,我為凱里有這樣干凈而感嘆。
晚上,一種不相信或是嫉妒的心理催使我必須到街上走一走、看一看。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滿現代氣息的高層建筑,五光十色的霓紅彩燈、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獨具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這已經不在是記憶中一條街的凱里了,她已裝滿了改革開放的成果。走在街上,我在欣賞城市夜景的同時,不忘非常仔細地尋找這個城市的污點。通常情況下,許多城市的傍晚時分,回家行人、街上小販、商鋪人員鑒于這時是城市管理的盲點,總是把不再需要的東西往街上一丟走之,街面一片狼籍司空見慣。然而,這個城市的傍晚卻不會因為夜幕的降臨,天色的渾暗,出現見不得光的事,街面仍然是找不到一張紙屑、一個煙頭、一個塑料袋,就連人行道與街面結合部的臺階處,你都找不到其它城市普遍存在的灰土。走在人行道上,這里鋪地的花板鋪得很平整,上面沒有污垢,縫隙沒有殘渣。這讓我想起我所在的城市,只要是雨天我不敢走人行道,否則一腳下去,花板下的污水四濺,不僅自己濺得滿腿的臭水,有時還傷及其他行人,要是不小心讓走近自己身邊的美女濺一身污水,即使不被臭罵一頓,自己也會憐香惜玉內疚一世。“確實真干凈”。我為不發達地區有這樣干凈的城市而驚嘆,我為這里的百姓有這樣干凈的生活環境而羨慕,我為這個城市居住著這樣一群有素養的居民而敬佩,我為這里一任任有作為的為政者而賀彩。
第二天,在開班儀式上,主持人特別強調了一句,“大家在凱里學習期間,在街上要講究衛生,過街要走斑馬線,否則人家肯定說你不是凱里人”。“凱里人”,按現在時尚的說法,已成了一個文明的品牌。由此,我不得不說:凱里,一座干凈美麗的城市,一座充滿希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