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嶺新都歡歌 工業構建"大凱里經濟圈"(圖)

凱里城市風貌

中共黔東南州委常委、凱里市委書記黃遠良(中)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凱里市市長洪金洲(左一)視察工業園區建設。 粟瓊 攝

城鎮化建設 黃正彪 攝
苗嶺新都發展歡歌
——凱里市“兩加一推”新觀察
金黔在線訊 一月中旬,記者來到距離凱里市35公里的爐山工業園區采訪,就進入了一個建設大工地,挖掘機、推土機、工程車正熱火朝天繁忙運轉,園區的主干道兩旁正在綠化,數千棵樹和花草正在被種植,整個園區的水電路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緊實施……
這情景,是已過去的2011年凱里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這一年,凱里市發揚“三敢”精神,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戰略,積極保障民生,實現了全市經濟科學協調發展。
數字可作證,在2011年凱里市生產總值96.36億元,同比增長20%;凱里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01億元,同比增長80.56%;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0億元,同比增長82.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410元,同比增長16.7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176元,同比增長26.84%;這年,在全省88個縣市區增比進位綜合測評預排位中,凱里市由2007年的25位躍居第五位。
同時,凱里市招商引資協議資金達900多億元,到位資金達80億元,位居全省前列,占黔東南州到位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到位資金創下歷史之最,取得招商引資工作的歷史性突破,極大地推動了凱里市加快工業化發展、城鎮化帶動戰略的實施。
這種超常規發展的“凱里速度”已推動凱里市躍居全省前列,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總結其實踐經驗,這是我們廣大政府干部、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建設家鄉的熱潮所取得的突出成果”,黔東南州委常委、凱里市委書記、凱里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貴州爐碧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黃遠良如是說。
這樣的成果,彰顯了凱里市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爭先進位、推動跨越”為主基調,以“新型工業化、特色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為主戰略,以建設獨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濱江旅游城市為目標,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以改善民生為目的發展大手筆。
這種大手筆所為我們描繪的宏大前景是:將凱里市建設成為與黔中經濟區融為一體的大型中心城市。到2015年,其生產總值達到280億元以上,力爭達4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5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30億元,力爭財政總收入突破60億元,城鎮化率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