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清剿火患”戰役呈現“六大亮點”
自“清剿火患”戰役打響以來,黔東南州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強化聯動,創新機制,在全州發起“清剿火患”戰役凌厲攻勢,舉全力打贏了一場人民戰爭,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成效明顯,呈現出六大亮點。
亮點一:火災頻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自“清剿火患”戰役打響以來,全州范圍內未曾發生較大以上和50戶以上火災連營事故。2011年,全州共發生火災105起,死10人,受傷1人,受災635戶,直接財產損失882.95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火災起數下降72.7%,亡人數下降80%,火災發生率和亡人率是近五年來的最低,火災事故,特別是農村火災事故高發的態勢得到顯著遏制。
亮點二:“網格化”監管格局得到建立健全。州政府按行政區域,將全州劃分為17個戰區,明確州包縣(市區)、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組四級責任體系;按全州3549個行政村、179個社區所轄區域劃分為3728個大小網格,明確責任人,實施網格化排查,將排查人員與排查對象一一對應,逐一明確排查責任,落實“實名制”排查,將網格化管理列入日常工作內容,建立完善基礎臺帳;將公安消防部隊、公安派出所融入網格化排查體系,切實將戰役任務細化分配到每一名消防監督員、派出所民警,本著“不漏一處死角,不放一個漏洞,不留一處盲區”的原則,對全州企事業單位、“六小”場所、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地下建筑、農村大村寨等進行地毯式排查。
亮點三:逐步形成火災隱患舉報長效機制。支隊第一時間開通了96119火災隱患舉報投訴電話,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接聽電話,并將舉報投訴范圍、工程流程、相關制度等上墻;設立舉報投訴基金,對舉報核實的火災隱患給予重獎,激發群眾參與火患清剿行動;將各縣、市、區大隊的火災隱患舉報投訴電話通過黔東南州電視臺、黔東南日報、黔東南信息港等地方媒體進行公布,并設立了火災隱患曝光專欄。
亮點四:執法規范化建設取得新突破。“清剿火患”戰役期間,全州共檢查單位32926家(次),同比2010年檢查單位1704家,增長20倍;發現火災隱患或違法行為22408處,督促整改火災隱患或違法行為21816處,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14259份,下發《重大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149份,同比2010年的9份,增長16倍;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677份,同比2010年54份,增長14.3倍;下發《臨時查封決定書》286份,同比2010年3家,增長65倍;責令“三停”126家,同比2010年13家,增長9.7倍;罰款281.07萬元,同比2010年37.716萬元,增長10倍,拘留59人,同比去年0人,增長59人。通過辦理消防行政處罰案件,消防監督員發現火災隱患,督促整改火災隱患能力大幅提升,辦案質量和信心顯著加強。
亮點五:全民消防大格局基本形成。積極發動群眾舉報身邊的火災隱患,通過公布火災隱患舉報投訴電話,暢通投訴機制等方面,積極發動群眾參與舉報火災隱患;發動單位開展消防安全隱患自查自改活動,通過開展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和“回頭看”工作,逐步形成了單位自查自改的制度化進程;發動農電工清剿農村火患,充分利用農電工“人多及深入社區、農村、家庭頻次高”的特點,將農電工發展為“清剿火患”的“檢查員”、“宣傳員”、“信息反饋員”;發動消防志愿者參與清剿火患。通過全州消防志愿者隊伍走街串巷,進村入戶地開展消防宣傳檢查,發現、消除火災隱患;通過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的創建,帶動學校消防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推進整個社會清剿火患的目的。
亮點六:宣傳聲勢空前,媒體和群眾關注度空前。全州各地共在重點單位、場所懸掛宣傳橫幅2355條,刷寫防火標語2139句,制作永久防火標識牌1168塊,發放“一分鐘”防火法、“防火歌”等標牌20余萬塊;舉辦各類培訓班360余次,培訓人員近2.8萬人。利用賓館、車站、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安裝的大型LED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消防知識和消防宣傳公益廣告3000余條(次);充分利用趕集或各種大型活動舉辦時機,開展消防宣傳600余次。投入50余萬元在高速公路沿線、臨街路面設置大型消防公益廣告100余塊;全州826家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滅火和逃生疏散演練,部隊消防站全面開放,各地組織學生、廠礦、企業職工、重點單位有關人員前來部隊參觀學習200余次,受教育人員達6萬余人。全州發動6942支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在全州范圍內大張旗鼓開展“清剿火患”戰役宣傳行動。各地全力協調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宣傳戰役動態,曝光火災隱患;在州、縣主流媒體開設消防專欄。期間,共在中央級媒體發稿50余篇,省級媒體發稿400余篇。(張正特 漆時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