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八旬老人著作列為學習"三敢"精神教科書
9月20日,黎平縣老年大學在校內為年近八十歲的老學員、縣老年大學保健養生班班長楊昭儒舉行了個人回憶錄——《足跡》發行儀式,并召開了《足跡》作品學術研討會,老年大學還根據黔東南州原副州長張仁富、貴州省老年大學文史委員會教授的建議,將這部回憶錄列為老年大學學習“三敢”精神的輔導教材。
楊昭儒老人1933年出生于黎平縣高場村一個鄉村教師家庭,讀個私塾和小學。1950年入伍并參加黎平境內剿匪,1952年加入共青團,1953年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預科學校學習,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任米格——15飛機機械師。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三西省晉南地區。1962年調回貴州省黎平縣原籍工作,任發電廠技師,1979年空軍部隊為他徹底平反1991年,楊昭儒光榮退休。退休后的楊老退休不退色,積極參加老干局組織的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多次將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捐贈給特困優秀學生。
楊老人老志堅,一生篤信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及科學發展觀的忠實踐行者。他在近兩歲的時候,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黎平縣境時,曾經在1934年12月路過他的家鄉,他從小就接受了他的父親和外公關于紅軍長征過境的故事,18歲就參加了革命。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之中,他一直以紅軍長征黎平會議精神為榜樣,在軍隊時一直是骨干分子,受到不白之冤仍然矢志不移地堅持革命工作。去年,他雖然77歲,仍然“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創新”,在不會使用電腦的情況下,硬是用筆桿子寫下26萬字的回憶錄《足跡》一書。
《足跡》一書由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公司出版發行,詩人于一元為此書作了序。此書共分為:金色童年、走上入人生路、春天的陽光、難忘的歲月、鋼鐵下馬、調回原籍、他們執法犯法我無法、真金不怕火煉、人休志不休八個章節。此書樸實地敘述了作者從童年接受革命教育到走上革命道路的艱苦歷程。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樸素無華,全書真切地回憶了楊昭儒老人坎坷、淡泊、認真、堅強,講求原則的革命旅程。
此書之所以被列為學習“三敢”精神輔導教材,正是因為其體現了一個普通共產黨員切實體驗黎平會議精神,與黎平會議“三敢”精神相輔相成。(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