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低碳農業”實現經濟生態雙贏
本港訊 (特約記者 唐光新)近年來,雷山縣樹立“綠色就是經濟,生態就是財富”的理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農業的道路越走越寬。
該縣大力實施農村沼氣工程,積極引導農民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豬-沼-魚”、“豬-沼-果(菜)”、“豬-沼-果-雞(鴨)”等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實現了變廢為寶,而且催生出水果、蔬菜、白茶等高效規模生態農業。目前,該縣建成近6000個新型沼氣池,6000多戶農民用上了衛生、方便的沼氣灶。“用沼氣做飯、照明,每年節省煤錢2000多元。沼渣替代化肥,一年省1000多元。用沼液噴灑蔬菜,既起到了除治蟲害的作用,又給蔬菜增加了營養。不使用農藥和化肥,村里的蔬菜成了真正的綠色無公害蔬菜,提高了經濟價值,在市場上還頗為暢銷。”丹江鎮貓貓河村陸志祥說。
該縣還積極走上“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大力發展茶葉、畜牧、山野菜、果品、中藥材等綠色特色產業。目前,目前,雷山縣茶葉、果樹種植面積達8.4萬畝。其中,茶葉種植面積達5.3萬畝,年產茶葉200余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果樹種植面積達3.1萬畝,年產果品4186噸,實現銷售收入990余萬元,帶動了5000多戶農民從山上要效益。
該縣還以植樹造林為重點,加強自然生態建設,目前,該縣森林面積由2000年的107萬畝上升到117.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58.58%上升到70.32%,活力木蓄積由317.22萬立方米上升到335萬立方米,實現了木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活立木總畜積的“三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