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8000棟“打工樓”扮靚新農村
本港訊 (潘國雄)“打工才三年,低矮潮濕的危房就變成了寬敞明亮的大木房!” 提起吳茂全熟悉他的人都羨慕不已。三年前,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村民潘立民通過縣里舉辦的技能培訓,掌握了房屋裝飾技術,到凱里從事房屋裝修,月收入4000元,三年后,把大木房建起來,園全家人多年的夢想,像潘立民這樣的 “打工樓”,雷山縣有8000多幢,而且每年要建500多棟。
近幾年,雷山縣把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作為破解“三農”的有效途徑,把勞動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把勞務經濟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經濟’,成立了由縣長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調度。據縣勞動局負責人介紹,農民工培訓就業已成為各級政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農民工培訓就業服務體系。
據了解,今年4月底,雷山務工人員6.7萬人,其中跨省務工人員4.2萬。2009年該縣農民工勞務收入1.1億元,各級培訓機構已培訓農民技術工近2萬人,80%的農民工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和專業能力證書。
“打工樓”不僅改善了農民工的生活環境,而且已經成為拉動農村消費市場的一項巨大產業。據悉,雷山縣承包建設“打工樓”的建筑隊伍近120家,帶動家門口就業農民5000多人,實現年收入7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