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務副州長李再勇:調整旅游發展思路
2月26日下午,常務副州長李再勇就“災后黔東南如何發展旅游業,建設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實現黔東南的跨越式發展”主題接受了貴州日報社記者的采訪。
黔東南今年旅游業需要達到的目標
記 者:這次雪凝災害對黔東南州旅游業造成的損失有多大?
李再勇: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州接待游客僅4.46萬人次,與去年同比下降79%;旅游收入1773萬元,與去年同比下降73%,旅游業經濟損失1.7億元。
記 者:今年災后旅游業的發展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李再勇:入境游客要增加5.53萬人次,達到15萬人次;國內游客要增加收入225.87萬人次,達到11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要增加20個億,達到80個億。
黔東南旅游業的發展碰上良好的機遇
記 者:當前黔東南州旅游業的發展面臨哪些機遇?
李再勇:一是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帶來的機遇;二是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一般性轉移支持,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帶來的機遇;三是開工建設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使我州成為融入泛珠江經濟圈的前沿窗口帶來的機遇;四是探索建立黔東南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支持我州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五是全省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我州召開、提前五年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帶來的機遇。
黔東南具備成為原生態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條件
記 者:黔東南旅游發展的長遠目標是什么?
李再勇:建設成為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
記 者:黔東南依托什么條件來建設成為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
李再勇:一是我們有著濃郁的民族文化資源與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二是黔東南有著區位聯動優勢。黔東南地處于張家界、桂林、昆明三大國內國際旅游地市之中;東、西、南、北各有渝懷線、黔桂線、湘黔線、湘桂線四條鐵路;在200公里半徑內西有貴陽空港,南有
記 者:請問黔東南的民族文化資源有何特點?
李再勇:黔東南的民族文化以遠儒性和非正統性區別于其它各種各樣的地域文化,是中國文化總體中的邊緣文化,是“世界原生態民族(苗族侗族)文化遺產保留核心地”,是“世界農耕文化的‘鮮活’博物館”,是高品味的旅游資源。一是它的完整性:完整地保留了原生的節慶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歌舞文化、醫學文化等農耕文明的文化體系,是當今其他少數民族和其他支系的苗族侗族所不及的,是人類農耕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文化基因庫。完整性還體現在自然生態系統良好,全州森林覆蓋率62.8%,是全國八大林區之一,是最適合人類居住地。二是它的多樣性:“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是黔東南豐富多樣的特征。在全州3.0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世界旅游組織評選的世界級精品、絕品民族村寨30個,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個,有國家級文化生態博物館2個,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有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0個,有10個國家命名的中國民間繪畫、藝術之鄉。三是它的參與性:黔東南的人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會針線就會刺繡,會口哨就會吹蘆笙,以參與為榮的血緣集團為基礎,參與成了寨際、族際關系和睦相處的紐帶,參與成了青年男女婚嫁關系的和諧橋梁,參與成了文化傳承的必經途徑。四是它的規模性:全州每年有民間節日近400個,其中千人以上的近200個,萬人以上的近100個。節慶內容之豐富,參與面之廣,參加人之多,時間之長,世界罕見。五是這種文化的和諧性:黔東南無酒不成禮、無歌不成族、無節不成寨。以敬畏來崇拜自然,以微笑面對陌生,以美麗來回答苦難,以平靜來彰顯傳統。無處不體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記 者:將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護這種民族文化資源以及如何加大民族文化的傳承力度?
李再勇: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推進傳承課的發展;支持民間辦學;政府引導推動民族節日的舉辦;重點扶持民族產品的龍頭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讓老百姓認識到民族文化的價值,最大限度來保護民族文化。大力發展旅游商品,如:苗繡、侗繡、服飾、家居行業;銀飾及民族工藝品;餐飲和居住、旅館等。二是加強民族建筑的保護力度。重點投入2000萬對100個民族文化村寨實施消防保護措施,以及鼓樓、花橋等民族建設實行重點保護。三是加大民族文化的傳承力度。對民間歌師、舞師進行補貼,推動他們傳承文化;加大力度扶持補貼,民間辦節;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納入正式教學,并在一些高等院校開設民間民族文化專業班;州委、州政府對民族文化人才評選出100名人才實施保護和政策優惠待遇;打造民間工藝、民族文化傳承基地。
記 者:在旅游的交通路網上有何規劃?
李再勇:我們目前正在創建600公里旅游環線公路,與兩高公路全部聯網實現全州路網的四通八達;再就是全面整治三板溪、舞陽河,加大水路的通行力度;同時在進一步擴大
記 者:對景區景點的開發有何規劃?
李再勇:打造一流的精品景區景點。具體分為四個旅游精品區。一是按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標準,把
記 者:當前州內旅游業發展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李再勇:當前我州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一是只重景區內旅游開發,輕景區外旅游環境的打造;二是只重民族村寨的建設,輕核心景區的功能打造;三是只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輕城市城鎮服務功能的完善;四是只重民族歌舞表演,輕文化旅游產品的深度挖掘。這些問題造成我州旅游產品同質性開發、經營方式單一等現象嚴重,是制約我州旅游發展思路上的“瓶頸”。我們會認真總結,把旅游科學發展觀與加快旅游產品的轉型升級步伐,與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布局結合起來,促進旅游業的協調發展。
黔東南要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記 者:能談談黔東南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思路嗎?
李再勇:我州是南方集體重點林區,是省確定的重點“生態文明試驗區”。 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強化林樹森省長提出的“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的理念,走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道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林業,擇優抓好旅游產業的發展。通過一業興,百業旺,把發展旅游作為我州推進歷史性跨越的“六州”戰略之一,把旅游業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產業列入“四圈一區”發展框架中加以實施,把發展鄉村旅游與扶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優化產業結構、促進開放搞活的重要舉措。其次是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淘汰污染環境的技術、設備、產品和企業,發展清潔能源,壯大環保產業,推進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同時,加強國土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力度,加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加強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加快生態城鎮化、生態社區、生態村寨的建設,走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