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召開首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本港訊 (實習記者 楊驥)4月24日,黔東南州2009年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州政府多媒體會議室召開,黔東南州政府邀請州統計局就全州第一季度經濟運行狀況回答記者的提問。
記者: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大背景下,我州一季度經濟呈現大幅增長的態勢,其原因是什么?
黔東南州統計局:黔東南州經濟呈現大幅增長有一下原因,首先,去年同期我州遭受嚴重的雪凝災害,基數低。(去年一季度,全州生產總值下降1.8%,其中工業增加值7.38億元,下降20.7%。)
其次,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國家在我州一些重大項目提前啟動,在建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我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持續向好。隨著“廈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進度和“貴廣”快速鐵路在去年底啟動,中央新增投資項目資金到位快,項目實施效果好。截止3月底,中央新增投資項目2008年和2009年共安排給全州項目609個。所有項目中,安排我州計劃總投資16.5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9.89億元,占計劃總投資的59.8%;完成投資5.99億元,占計劃的36.2%;項目完成個數185個,占計劃的30.4%。在這些項目的拉動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03億元 (其中廈蓉高速公路投資8.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2%,建筑業增加值完成2.8億元,同比增長18.5%。
第三、今年一季度黔東南州CPI和PPI價格雙降,也是經濟較快增長的原因之一。與去年受雪凝災害影響導致消費價格高位運行(去年一季度漲幅14.4%)相比,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下降9.1%。一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同期下降1.3%。
第四、根據我州自身發展的需要,各級政府自加發展壓力,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經濟發展調度力度,促進發展。州政府每月定期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季度召開經濟運行調度會,及時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
記者: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大背景下,工業所受影響應該最大,為什么黔東南州的三次產業中工業增幅最高?
黔東南州統計局:一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幅為29.5%,列三次產業增幅之首,增幅比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分別高22.2個和15.1個百分點。其中,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季度增幅高達37.8%。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大幅增長有特殊原因:
一、去年年初受雪凝災害影響,工業企業在1、2月份基本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到3月中旬后生產才逐步恢復。今年以來雖受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影響,但影響面要比去年同期小。
二、今年以來,部分產品出廠價格有所回暖,特別是鐵合金價格從上年12月起逐步回升,使我州鐵合金生產企業的開工率不斷上升。
三、增產企業個數增多。3月份比2月增產的企業達到106戶。
四、占比重大的黑色金屬冶煉和電力行業累計增加值大幅增長。全州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6%,比上年同期增長94.7%。全州電力行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2.2%,比上年同期增長47.3%。
記者:目前黔東南州工業產業發展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黔東南州統計局:因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不足,工業月增加值與正常生產增加值仍有差距。
今年以來,雖然復產企業逐月增加,工業生產形勢今年明顯好于去年末。在237戶規模工業企業中,1月份停產企業多達114戶,開工率僅為51.9%;2月份停產企業減少為69戶,3月份停產企業為54戶, 3月開工率雖然比1月提升25.3個百分點,但3月開工率仍不足80%。其中,高載能行業開工率不足30%。工業正常生產的月增加值在4億元左右,3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為正常生產月度增加值的64.5%。
總之,目前黔東南州工業的經濟效益仍然較差,高載能工業行業主要產品銷售價低于成本價,企業無利可圖,企業生產屬于虧本經營。1~2月累計,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多達109戶,虧損面達45.8%,虧損額達2.4億元,同比增長1.2倍。規模工業利潤總額為虧損2.02億元。
記者:目前工業經濟形勢嚴峻,請問,制約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黔東南州統計局:制約工業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小等等,經分析,主要就的制約因素有一下兩方面:
一、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占比重大、載能高的企業產品市場產銷價格成倒掛,企業開工不足,經營效益下滑。
二、企業融資困難,主要表現在:存貸差仍很大,3月未,全州金融機構期末存貸差約為130.42億元,雖然比2月末減少了0.28億元,但存款余額比重仍占40.2%;國有銀行貸款份額小,在全部貸款余額中,3月末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重不到一半,僅為43.7%;短期工業貸款規模小,在短期工業貸款中,3月末僅為0.25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0.13%。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規模以上工業流動資金與技術改造資金共缺口11億元左右。
記者:我州經濟運行有那些積極因素?
黔東南州統計局:黔東南州經濟建設有良好的前景,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體現:
一、全州上下積極貫徹省、州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大調控力度,努力確保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的實現。
二、隨著“兩高”等重點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進度加快,在投資拉動作用的影響下,實物工程量逐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將比第一季度加大,有利于實物工程量的盡快形成和帶動建筑業等行業增長。
三、第三產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旅游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的逐步回升、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和農村私人建房的逐步完成,有助于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四、隨著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農資儲備充足、農資價格平穩,加上氣候等有利因素,農業生產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
五、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改善金融環境等政策作用的逐步顯現和政府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將減弱,部分停產企業和設備檢修企業將恢復生產,將有效帶動金屬冶煉、電力、建材等行業的好轉。
記者:一季度我州農民收入與消費有些什么特點?
黔東南州統計局:2009年一季度,黔東南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現604.17元,同比增加73.18元,增長13.78%,表現在:
一、工資性收入平穩增長。一季度為260.06元,增長10.81%。其中,本地務工收入增長快速,達到人均84.84元,增長32.71%;外出從業收入人均為148.49元,增長1.82%。
二、家庭經營收入穩步提高。一季度,我州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現金收入為279.42元,增長8.79%。其中,一產業人均現金收入為225.82元,同比增加10.16元,增長4.86%。在一產業中,農業現金收入人均為46.59元,增長13.12%;牧業現金收入人均為166.57元,增長5.59%。
三、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保持快速增長。第一季度,我州農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13.52元,同比增加7.89元,增長140.15%;轉移性收入為51.17元,同比增加17.35元,增長51.28%。
隨著收入的提高,農村消費發生明顯變化。2009年一季度,我州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48.49元,同比增加80.25元,增長21.79%,主要體現在:
一、八大生活消費全面增長。其中增長幅度列在前三位的是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其他商品及服務消費,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5.48%,49.99%和28.9%。在增幅位居第一位的居住消費中,一季度購買維修生活用房材料支出同比增長119.22%。同時因建筑、維修雇工人工費的上升使建筑.維修生活用房雇工工資支出同比增長76.73%。在增幅位居第二位的家庭設備及用品消費中,購置機電設備、家俱、床上用品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08.34%、80.80%、22.99%。
二、占生活消費支出比重最大的食品消費支出平穩增長。一季度我州農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45.98元,同比增加16.68元,增長12.9%,對生活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32.5%。在食品消費中增長幅度列在前五位的是在外飲食、茶葉飲料、其它類食品、蔬菜及制品、煙酒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8%、28.85%、18.98%、18.40%和17.49%。此外在食品消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肉.禽.蛋.奶及制品同比增長7.8%,谷物和薯類消費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