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公安踐行科學發展觀,“警民心連心”
本港訊 (鄭旭軍 記者 楊輝)當和諧成為時代的最強音,當民生成為發展的聚焦點,凱里市公安機關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載體,以服務民生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細化為具體實踐。凱里警方走群眾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他們以“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實踐活動為載體搭起“警民連心橋”,再一次掀起“警民一家親”主題實踐活動又一輪高潮……
創新載體 突出特色
通過對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研究,市公安局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踐行科學發展保穩定,推進五化三治創和諧”的活動載體,確定了四個符合公安實際的著力點: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對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制約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發展的“瓶頸”問題,著力解決黨員民警黨性黨風黨紀警風警紀等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公安體制機制。結合我局實際,在“六個新”上下功夫,即“思想理念要有新的轉變、能力素質要有新的增強、工作推進要有新的力度、體制機制要有新的創新、隊伍建設要有新的面貌、群眾滿意度有新的提升”,全面推動公安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立足本職 服務大局
學習實踐活動能不能出成果、能不能見實效、能不能讓群眾滿意,關鍵要看能不能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市公安局黨委要求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要立足公安實際,做好“六小”文章,化解“小矛盾”維護穩定大局,偵破“小案件”積累社會和諧,排除“小隱患”夯實基層基礎、辦好“小事情”服務社會發展,堵塞“小漏洞”提升辦案質量,把握 “小細節”推進隊伍建設,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促進凱里地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一是開展“規范基層基礎管理”大推進。圍繞全市基層基礎大會戰,進一步完善出租房屋、外來人口的社會化管理模式,高危人員的專業化管理模式,網吧旅館業的分層次管理、行業自治模式,使外來人口的管理服務更加到位,群防群治的巡防網絡更加嚴密,平安創建的氛圍更加濃厚,基層基礎管理的長效機制更加完善。
二是開展“治安亂點和突出治安問題”大整治。按照“三治一優”總體要求,認真履行公安職能,從嚴、從快打擊有組織犯罪、依法打擊治安混亂地區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依法整治需要運用刑事、行政手段處理的突出治安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良好的治安環境。
三是開展打擊與防范“兩搶一盜”大會戰。要把嚴打兩搶一盜貫穿到學習實踐活動的始終,在全市形成嚴打“兩搶一盜”的高壓態勢,提高群眾的安全感。
四是開展“便民利民舉措”大創新。窗口單位要建立“警務引導服務制、提示告知服務制、限時辦理服務制、預約上門服務制和熱情微笑服務制”,推行“與群眾作息時間同步的錯時服務、針對特殊群體的電話預約服務、開設解決疑難事項的特殊服務窗口”。
五是開展以“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實踐活動為載體,大力加強警察公共關系建設,促進警民懇談活動向常態化發展,開展公安民警“一警走千家,一警交百友”活動,切實體現“警民和諧一家親”。
真情換真心 真誠溶堅冰
凱里公安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工作思路,廣泛開展傾聽群眾呼聲、向群眾報告工作的民警大走訪活動。“走出去、請進來”誠懇接受社會評議,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治安大隊、辦證中心、出入境管理大隊,率先以“窗口”服務為平臺,先后推出了辦理手續《便民條》,開辟辦理“二代證”無障礙綠色通道,積極開展上門辦理戶口和送證到戶的便民利民活動,切實解決老弱病殘人員辦證難的實際困難。在全國第十二個“110宣傳日”,我局結合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主題實踐活動,走進苗鄉侗寨,走進社區,接受群眾咨詢,向群眾宣講受理群眾報警求助和警務投訴范圍,希望大家正確了解110、認識110、使用110。并對近年來曾經投訴、報案的群眾,組織回訪,主動聽取市民對110報警服務臺以及接處警 的意見和建議。
堅持“五個貫穿始終”是市公安局黨委強力保障活動取得實效的措施。加強領導貫穿始終,市公安局成立由黨委書記、局長楊天權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強化宣傳貫穿始終,持續展開全方位的宣傳攻勢,讓群眾知曉、由群眾監督;專項練兵貫穿始終,把“會與群眾打交道”作為民警必備的基本功;督導檢查貫穿始終,把評判權交給老百姓,督導組通過明察暗訪對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進行測評;創新貫穿始終,把活動與各項公安工作有機結合,進一步探索科學發展的模式和路徑。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公安局長“大接訪”活動中,局長楊天權共接訪70起,接待群眾200人次,親自解決40起信訪案件。針對每起信訪案,局長楊天權總是了解情況,認真分析,促膝談心。細致工作、耐心說服,融化信訪者心中的疑惑、郁悶和積怨,使信訪的當事人雙方順利達成和諧、諒解。
零距離服務 構建警民和諧
全市公安機關以隊伍建設年活動為契機,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規范民警執法行為。在大力開展執法大檢查和“零距離服務”活動中,從事關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入手,在戶籍管理、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從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出發,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為目標。著力糾正一批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整改一批群眾不滿、處理不公的案件,解決一批群眾久訪未決、久訪無果的涉法涉訴案件。
在開展“零距離服務”中,民警深入社區、企業、機關、學校,密切聯系群眾,以“保民生、保增長、保平安”為目標架起警民和諧的橋梁;推出一批服務科學發展、服務重點工程、服務城市經濟、服務群眾的便民利民舉措。為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活動中,為群眾辦好事實事680件,出臺便民利民措施20余條,護送民工返鄉群眾20000余人。該項活動的開展,受到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小小身份證,民生大問題。實例:(“陳警官同志,我終于辦成了二代身份證……太謝謝你了”,在踐行科學發展觀深化“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主題實踐活動中,辦證中心主任陳妍兵在走訪中得知,該市1951年出生的萬昌美,因二婚與凱里金溪巷吳某結婚,并將戶口遷入吳某處,現吳某已病故多年,而戶口本在吳某兒子處。家庭關系的復雜、矛盾的積累,萬昌美想遷出戶口一直拿不到戶口本,現在想辦理二代證也辦不成,在一籌莫展之際找到了辦證中心。陳妍兵聽完萬昌美的敘述后,馬上打電話協調了廣場路派出所民警,通過民警的調解,萬昌美順利從繼子手中拿到了戶口本,很快辦妥了自己的戶口,同時,也辦好了二代證)。
不辱使命 打擊震懾罪犯
“現在跟過去大不一樣了,上街就能見到民警,整晚都有全副武裝的巡邏民警,心里感覺很安全。白天放心干活,晚上踏實睡覺!”群眾這樣評價全市公安機關開展的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
全市公安機關在貫徹落實“三項建設”中大力實施以警務信息化為核心的科技強警戰略,辦公自動化系統廣泛應用,網上傳遞文件和信息、網上考核、遠程視屏會議等信息化辦公與管理日益常態化,應用領域不斷拓寬。警務綜合信息系統成為開展公安業務工作的基礎平臺,執法辦案全部實行了網上審批流轉,人口信息、物品信息、案件信息錄入各類信息系統、民警日常工作普遍運用網上查詢。旅館信息查詢系統、出租房屋管理系統、暫住人口登記系統等與各類高危人群系統聯通、碰撞,使治安管理的水平與效能得到極大提升。覆蓋城區的社會治安監控系統、交通信號電子警察系統等為全市公安行政管理,強化社會治安防范,發現違法犯罪活動、偵查破案開辟了新的途徑。
錘錘重擊,招招實在。 自2006年開展“三基”工程建設以來,凱里市公安局在履行維護治安和社會穩定的職能中,從弱到強,為凱里的發展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支撐和推進作用。信息警務在改變傳統警務模式的同時,有力地促進了凱里市的和諧發展。
2009年4月15日以來,凱里市公安機關以全面打擊與防范“兩搶一盜”為切入點,共清查網吧192家(次)、娛樂場所308家(次)、旅店業479家(次),盤查可疑人員1370人。查處治安案件73起,查處違法人員60人,違法單位16個。摧毀“滾地龍”賭博窩點1個,抓獲涉賭違法人員32名,收繳賭資2.6萬余元;摧毀賭博場所3個,收繳并銷毀牌機和水果機44臺;破獲販毒案件1起,抓獲販毒嫌疑人2人,繳獲毒品34.4克;查獲吸毒人員9人。共搗毀“兩搶一盜”犯罪團伙4個,破獲盜竊案件14起,“兩搶”案件15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8人。派出所共查處無牌、假牌、套牌摩托車輛18輛。交警大隊查處無證駕駛56起,酒后駕駛43起,行政拘留無證、酒后駕駛人員共26人,違章載人34起,其他交通違法行為272起,暫扣違章車輛92輛。
全市治安大局穩定,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凱里市社會治安情況安全評價指數為81.48%,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滿意度評價指數為84.6%,兩項指數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愛心援助 暖流共存
去年以來,街道社區孤貧群眾牽動著市公安局領導的心,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楊天權,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余美英及局黨委委員相繼對特困戶、老黨員、治安積極分子送上民警自發捐助的春節慰問金,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度過難關。各警種立足本職崗位,有針對性地走訪重點家庭、重點人員,著力解決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集中排查化解困難。同時,大力開展“進村入戶大走訪,警民和諧促平安”愛民月活動,在民警大走訪中,一舉將潛逃兩年的涉嫌故意傷害他人的嫌疑人趙金龍抓獲,化解了一起兩年多的信訪案件。
市公安局全局上下緊密協作,結對幫扶,加大了“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助貧幫困力度,增進了科所隊凝聚力。據統計,全市公安民警已走訪社區貧困戶285戶、捐款36000元、捐物420件,走訪村寨貧困戶152戶、捐款15600元、捐物195件,幫扶貧困學生63名。為群眾辦好事上1000余件,化解群眾矛盾糾紛200余起,征求群眾意見500余條。“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受到了群眾的好評,為密切警民關系做出了新的詮釋,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片贊譽。
和諧警營 溫暖你我
公安民警承擔著高風險、高負荷、高強度的職業,近年來,我市公安民警因公負傷、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近20余人,民警家屬也承擔了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壓力。慰問優秀民警、困難民警、因公犧牲負傷民警及其家屬,構建和諧警營關系成了此次大走訪活動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市公安局在省公安廳、州公安局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對1995年以來滿30年警齡因公犧牲、病故的15位民警發放人均1萬元特別憮恤金。具體落實“三個必訪”(民警受傷必訪、生病住院必訪、家庭困難必訪)。確保從優待警政策向基層一線民警傾斜,向老民警傾斜,向因公致殘和生活困難民警傾斜。抓好從優待警工作。認真落實民警年度體檢、休假制度,落實民警傷亡保險、撫恤和正當執法權益保護工作,發放民警生日慰問金7.8萬元,民警因公負傷、因病住院慰問金1.55萬元,民警因公犧牲、病故憮恤金(包括特別憮恤金)14萬元,民警體檢費3.99萬元,民警誤餐補貼15萬元。從優待警措施的落實,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廣大民警的積極性。
狠抓隊伍建設 提升公安形象
隊伍建設是公安機關的根本,也是百姓關注的熱點。局黨委把隊伍建設和主題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把實際行動體現到解決突出問題、促進各項工作。同時狠抓信訪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主動抓的良好氛圍,一周一調度、上下聯動、化解疑難信訪案件的新格局。
以民為鏡,反觀自身。隨著大走訪活動的深入展開,警民實現無障礙溝通,一些制約公安工作的“瓶頸”正在打破。主題實踐活動象一座橋梁,把訴求與回應緊密對接,警與民的心拉近了。
從為民服務的窗口,到打擊犯罪的前沿,“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主題實踐活動像一股暖流涌動在全市人民群眾心間。
“苗鄉侗寨行,警民一家親”主題實踐活動是貫穿公安工作全部環節、涵蓋公安工作全部內容的具體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它像一股暖流涌動在為民服務的窗口、涌動在打擊犯罪的前沿、涌動在全市城鄉、千家萬戶。
縱觀整個活動,我們堅信:這里最大的是保障民生,最根本的是構建和諧,最突出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從春到秋,奮進的腳步不曾停留。全市公安民警以人民滿意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細化為具體實踐,櫛風沐雨、披肝瀝膽,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為創建“平安凱里”、“和諧凱里”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