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農增收紀實
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2010年,麻江縣專門預算安排了135萬元的蔬菜發展資金、140萬元的藍莓發展資金、115萬元的畜牧業發展資金、400萬元的烤煙生產發展資金作為特色農業發展基金,并采取以獎代投、補助貼息、專項扶持等方式,用于支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麻江縣共有28800戶農戶從事特色種養殖業,有16家農業龍頭企業駐足麻江。2009年,該縣實現第一產業產值達33718萬元,同比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58.6元,增長6.89%,實現了土地產值提高,產業科學合理,農民豐衣足食的發展目標。
這些成績是近年來麻江縣在鞏固好鋅硒米、紅蒜、蔬菜、烤煙、藍莓、畜禽養殖農業“六大產業”的基礎上,突出抓好蔬菜種植、藍莓種植和畜牧養殖“兩種一養”戰略指導思想的指導下取得的。縣委書記龍世勇、縣長陳曉瓊多次強調“麻江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取短暫的經濟效益,要在‘特’字上下功夫,抓好經濟發展”。
麻江縣立足實際,把麻江建成立足周邊城市,面向中、東部發達地區和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優質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為目標,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明晰了一條符合麻江經濟社會發展特征的科學發展道路,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并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以基地化模式發展產業,扎實推動傳統農業逐步向集約化、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現代農業轉變。
發展方向一經確定,農業發展構架一經建立,農技人員和農民群眾的干勁都被激發起來了。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萬物生靈散發出灼灼光輝。
西南地區最大的家禽育種公司——新廣公司入駐谷硐鎮,年產雞苗2000萬羽,帶動了全縣肉雞養殖。現發展肉雞養殖小區19個,肉雞出欄60萬羽。貴州瑞藍果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金桫欏公司、江蘇如意集團、香港百花公司、寧波以勒食品等公司入駐麻江縣,發展藍莓1500畝,縣特色產業辦的藍莓苗木和藍莓產品供不應求。
壩芒鄉農工商公司帶動農戶種植夏季蔬菜,鄉干部轉變工作職能,帶領群眾闖市場,進一步推動了全鄉蔬菜產業發展。現全鄉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500多畝。2009年銷售黃瓜1000噸,菜豆60噸,三年兩不收的壩芒農民找到了增收的路子。
公司的介入,與農民之間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民的輻射帶動力,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發揮了公司對農業的帶動作用。
與此同時,麻江縣充分發揮農村各類種植、養殖、加工協會的作用,組織群眾共同參與產業發展、產品營銷和市場開拓,為廣大群眾積極尋找增收致富的新途徑,推進了各類農業產業向規模化發展。2009年,麻江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2008年的14個發展至17個,成員1117戶,帶動農戶8551戶,資產總額1233.9萬元。
強勁的工作勢頭,讓麻江的農業生產綜合能力在2009年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全縣種植優質米7.5萬畝,其中鋅硒優質米2.3萬畝,總產量8740噸,“玉馥冠”牌優質米得到國家商標注冊,獲得“QS”市場準入認證。獲得了“中國鋅硒優質米之鄉”續期10年、首屆貴州名特優農產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名牌農產品、黔東南首屆“3.15”系列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消費者最喜愛農產品”稱號。全縣種植蔬菜8.5萬畝,其中紅蒜4.1萬畝;生豬存欄12.59萬頭,家禽存欄101.5萬羽,出欄120.3萬羽,禽蛋產量1770.8噸。攻克藍莓種苗和育苗技術難題,建成“中國南方最大的藍莓育苗基地”,被中國果蔬協會評為“中國藍莓科技創新十強縣”。全縣種植藍莓3848畝,黑樹莓7828畝、金秋梨13100畝、西瓜5500畝、草莓2500畝,其他果品18700畝。
今天的麻江,東部發展春提早蔬菜、中部發展紅蒜和折耳根等特色蔬菜、西部發展秋延晚破季節蔬菜的區域化、專業化生產布局基本形成。荒山荒坡披上了綠色的盛裝,森林覆蓋率達到47.95%,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屏障初步形成。紅蒜、鋅硒米、反季節蔬菜、藍莓、蛋雞養殖等農業特色產業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紅蒜村、蔬菜村、蛋雞村等專業村如雨后春筍般大批涌現。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麻江勾勒出一幅幅瓜果飄香、綠意盎然的美麗畫面。
(吳亞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