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人大副主任莫章海在丹寨調研(圖)
本港訊 (特約記者 黃曉海 攝影報道)9月26日,黔東南州人大副主任莫章海、州人大教科文衛主任委員王洪光等一行到丹寨縣調研《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執行情況和工業園區建設、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情況。丹寨縣人大副主任劉子倫、縣政府副縣長龍永毅等陪同調研。
在“古瓢舞藝術之鄉”雅灰鄉送隴村,莫章海一行觀看了古瓢琴的演奏,了解了百鳥衣的制作過程,詳細了解了該村的村寨衛生、寨容寨貌、村寨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方面的情況。他要求,要努力將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很好地傳承下去,讓苗族文化的精華不僅傳承過去,還承接現在,更要傳接未來。要在規劃的區域內充分做好民族文化村寨的管理,使民族文化村寨彰顯的不僅是秀美的風景,更是動人心弦的民族藝術文化。
在“鳥籠編織藝術之鄉”龍泉鎮卡拉村,當了解到有80%的苗族村民靠鳥籠編織年純收入達到4669元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時,莫章海對卡拉村的村域經濟發展模式給予了肯定,并就如何發展村寨旅游經濟與村兩委負責人作了深入淺出的探討。
在丹寨縣人大會議室,莫章海聽取了丹寨縣相關部門對工業園區建設、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情況工作匯報后發表了講話,他強調,丹寨縣民族文化保護的亮點較多,民族村寨文化很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大多數有民族產業經濟支撐,特別是石橋、卡拉等村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一定的支柱產業,使之村寨特色文化的發展具有了生命力。
他指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的制定,充分結合了黔東南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村寨文化,如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推動黔東南旅游經濟向前發展,保護好民族村寨責任重大,意義深遠。要加大對《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的宣傳力度,利用一切手段進深入到村寨中開展宣傳,要積極動員廣大村民加入保護這一洪流中來,要做好保護思想宣傳工作,不斷提高村民保護的意識。要依照條例加強對民族文化村寨的保護力度,要充分結合民族文化村寨的特色,實施配套旅游產業開發,促進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