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書記廖少華到三穗縣檢查指導抗旱工作
圖一
圖二
黔東南人民政府網訊 9月14日,州委書記廖少華,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李程在州相關部門陪同下到三穗縣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工作。
廖少華、李程一行深入該縣長吉、桐林等鄉鎮,詳細了解了當地當前集鎮供水、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產等情況。
檢查中,廖少華指出,在特大旱災面前,各級黨委、政府抗旱救災工作是及時、有力、到位的,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是滿意的。要繼續發揚連續作戰、敢打硬仗的作風,堅持一手抓抗旱救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決打好抗旱救災攻堅戰、持久戰,切實做到保飲水、保民生、保增收、保穩定。千方百計保障群眾飲水安全,這是當前壓倒一切的工作,要把抗旱救災資金重點用于送水、找水,送水服務隊要通過各種渠道,定點、定時、定量向受災群眾送水,絕不讓一個村寨、一戶群眾斷水。同時,要高度重視城鎮飲水安全,水利、住建等部門要對城鎮供水保障情況進行排查,對水源不足的,要抓緊制定應急預案,提前研究應對措施。要早規劃、早申報,下大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狠抓城鎮供水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小山塘、小水窖、小水庫的建設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季節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做到科學投資、科學治水、科學抗旱。
廖少華強調,面對嚴重旱災,各級干部要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群眾,不等、不靠、不要,積極尋找水源,及時做好改種、擴種等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要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和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耐干旱、有市場、收益好的經濟作物,走投入少、產出高、節水型的現代農業之路。大季損失小季補,要全力以赴開展生產自救,做好種子、化肥等農資準備和土地整理等工作,幫助群眾及時改種蔬菜、馬鈴薯、小麥、油菜等作物,切實抓好秋冬種。要支持農民外出打工、轉移就業,多渠道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努力做到減產增收。
廖少華強調,要突出抗旱救災工作重點,千方百計解決人畜飲水問題,著力抓好改種補種工作,確保每一名群眾都能喝到安全的飲用水,確保旱災之年糧食少減產農民不減收。
目前,該縣共投入抗旱人力7.16萬人次,抗旱經費63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250萬元,群眾自籌210萬元,部門幫扶145萬元,民間援助25萬元。),主要用于抗旱用油、用電、水泵、泵站維修、購置設備、糧食救助、人畜飲水、培訓等,抗旱用電20萬度,抗旱用油53噸,裝機容量0.925萬千瓦, 開動抗旱機具2780臺班,澆灌面積達4.47萬畝,臨時解決4.3296萬人和0.806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