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黔東南州十屆委員會五年工作亮點
政協黔東南州十屆委員會自2007年2月第一次會議以來,在州委的領導和上級政協的指導下,在州人大、州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及省委、州委兩個《實施意見》精神,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廣泛團結政協委員和各黨派團體與各族各界人士,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十屆政協一次會議以來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為我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高履職的水平和能力
五年來,州政協高度重視委員和機關干部的學習,始終把學習作為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積極組織和推動州政協委員和各個專委會及機關干部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科學發展觀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重大戰略思想。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和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用《意見》和《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學習中,主要抓了三個環節的學習,一是切實加強政協黨組和政協機關黨委及各專委會的學習。州政協黨組和州政協機關每年都要制定政治理論學習計劃,按照計劃開展專題學習。二是加強常委會專題學習。每次常委會都根據時事要求安排專題學習,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州委及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有關方針政策,學習全國、全省政協有關會議精神。三是加強委員的學習培訓。州政協每年都要舉辦政協委員培訓班,集中對委員進行相關業務知識培訓,確保每個政協委員都能在本屆內參加一次集中培訓。五年來,州政協還始終注意組織機關干部外出學習培訓和參加州委舉辦的清華大講堂講座,學習新的知識。在重視理論學習的同時,州政協還高度重視理論研究,五年共組織21篇論文42人次參加了省內外政協系統舉辦的各種研討會,并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此外,州政協還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別就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兩個專題召開了全州政協工作座談會,對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內容、形式、作法和經驗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增強了對政協職能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委員履行職能的水平和能力。
(二)深入開展政治協商,圍繞發展廣建良言
會議協商,是政協開展協商活動的主要形式。五年來,州政協按照“全體會議總體協商、常委會議專題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專委會議對口協商”的議事要求,堅持會議制度,先后召開了5次全委會議,30次常委會議,66次主席會議以及各種形式的專委會議,對黨委重要決策和黨委提出的有關干部人選、政府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財政預算報告、重要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各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工作的共同事務、政協內部事務及有關愛國統一戰線的其他重要問題等,進行了認真協商討論,積極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也為我州的全局性工作提供了具有廣泛民主基礎的政治支持。委員約談、座談,也是政協開展協商議政的重要形式。五年來,州政協圍繞改善黔東南投資環境、凱里市城市主干道線型方案征求意見等問題,先生召開了各種約談會8次,既為委員解疑釋惑,又幫助部門改進了工作。2010年10月,州政協召開州長與政協委員座談會,委員們為我州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應進一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意見建議,州長李飛躍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有關部門在編制“十二五”規劃時充分考慮,認真吸納委員的意見建議,使委員們深受鼓舞。州委八屆九次全會提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奮力趕超、推動跨越”主基調和突出實施“工業強州,城鎮帶州,旅游活州”三個戰略重點后,州政協堅決擁護,積極支持州委、州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也先后召開了工業園區建設、城鎮化帶動戰略和文化與旅游發展等座談會,提出了系列好的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做好統一思想,增進共識,凝心聚力,促進發展做了一定工作。
(三)加大民主監督力度,拓寬民主監督渠道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州政協常委會圍繞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以及行政規章的執行情況,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重大工程建設情況,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遵紀守法、廉潔自律情況等方面,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民主監督,履行職能。一是堅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報制度,五年共專題聽取州人民政府通報16次。二是就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分別聽取了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抗擊雪凝災害與恢復重建、春耕備耕,州勞動與社會保障局關于農村低保、醫保情況,凱里市關于小十字至二商場步行街建設等情況通報,并圍繞上述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和意見。三是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做好社情民意反映工作。五年來,在常委會的議程中,每次都安排有反映社情民意的內容,為委員建言獻策、開展民主監督提供平臺。對委員反映的社情民意,提出的意見建議,都編入《委員之聲》,及時向州委、州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五年共編37期,反映社情民意350余條,一些涉及民生的意見、建議得到了較好解決。四是運用知情權和特邀工作進行監督。先后組織委員參加了州委、州政府和有關部門舉行的各種情況通報會,了解情況,發表見解。參加整臟治亂專項活動和全州行風評議檢查工作,及時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支持和鼓勵州政協委員擔任有關部門特邀監察員、行風監察員、行風評議代表、公務員面試官等,多方位多領域開展民主監督。在協助州委、州政府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改進部門工作作風,規范部門執法,改善行業風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積極開展調研視察,切實履行參政議政職能
常委會始終堅持把全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調研視察內容。一是精心選擇我州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帶有綜合性、全面性、前瞻性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及時向黨委和政府提出建議。五年來,州政協共開展各類大型調研活動51次,撰寫調研報告50篇,提出意見建議235條。另承擔或參與省政協開展調研7次,完成調研報告4篇,提出意見建議11條。如2007年5月,組織委員到岑鞏、三穗進行工業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情況調研,針對我州高耗能企業存在的問題向州政府提出了應搞好產業發展規劃,以規模大、集中度高、具有競爭優勢為目標,整合資源,調整高耗能產業和產品結構,推進高耗能企業的資產聯合、重組,重點支持開發特種鐵合金、多晶硅、單晶硅等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增加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增加市場競爭力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政府的采納。2009年6月,州政協組織委員深入錦屏、劍河、雷山、臺江四縣對集體林權制度進行調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嚴格林改政策、程序,科學合理區劃公益林、商品林范圍及比例,確保國土生態安全與林農增收、產業發展等建議,引起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促進了工作的開展。二是精心組織好各類視察活動。2007年以來州政協主席會議視察團和常委視察團先后就我州木材加工企業清理整頓及稅收繳納情況,“兩高”建設和從江、榕江、丹寨“兩高”沿線產業發展對接,凱里、三穗、黃平廉租房建設與使用,雷山、臺江民族旅游發展以及凱里幼兒園建設等開展各類視察活動31次,撰寫視察報告24篇,提出意見建議140余條。此外還受委托組織了駐黔東南的全國政協委員和省政協委員在州內的視察活動,提出了不少關于推進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這些調研、視察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了我州政治、經濟、文化和民生的方方面面。通過這些活動,總結了基層的做法和經驗,客觀地反映了基層的困難和問題,為有關部門提供了真實的情況。調研視察成果和建議,有的已被黨委政府采納,有的已轉化為政府和部門的行為,較好地履行了參政議政職能。
(五)加強協調督辦,不斷增強提案辦理實效
為了增強提案工作及提案辦理實效,我們重點抓了兩個方面工作。一是積極引導,著力提高提案的整體質量。在每次全會前我們都向委員和社會提供了10—20個方面內容的提案參考選題,積極引導委員撰寫高質量的提案。五年共收到提案1122件,立案1080件。二是加強督辦協調,著力增強提辦雙方合作,促進提案的辦理落實。對立案的每件提案,都要認真閱審,確保每件提案都能準確提交給承辦單位辦理,并在辦理中跟蹤督辦,使收到的提案件件得到辦理,事事有交代,辦結有成果。如,州政協十屆二次全會收到彭魯鳴等委員提出的《關于依法保護凱里金泉湖飲用水安全》的提案后,通過州政府提案交辦會及時安排給凱里市人民政府辦理。在辦理中,州政協跟蹤協調、督辦,凱里市也高度重視,把加強庫區綜合治理,保護好水庫水資源水質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采取了加大水源保護宣傳,對庫區實行24小時值班巡查制,投入20萬元經費修建水庫周邊護網,制定庫區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等四條有效措施,不僅使提案辦理得到了落實,也保證了市區居民的飲水安全。同樣,在州政協十屆五次全會上,徐德海等部分委員提出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應編寫“黔東南辛亥革命人物”的提案。在提案交辦會上,責成州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和州委黨研室具體抓落實。州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和州委黨研室在辦理中,感到黔東南歷經辛亥革命風云的人物較少,故改為編寫《黔東南人物(1912—1949)》。經過6個月的精心組織編寫,共收錄了243名民國時期在黔東南境內及本籍在外任職的縣團級以上人員、有較大影響的教育、文化、科技、衛生、商貿人員、民間藝人和社會賢達的生平事跡和269名符合上述入選條件人物的簡介。全書100萬字,832頁,目前已印刷出版。通過這本書,搶救和保護了散落于各地和民間的歷史人文資料,填補了黔東南歷史人物的一些空白。抓提案的督辦,不僅促進了政協職能的履行,提高了履職的成效,而且也使政協在履職中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實事,為黔東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一定貢獻。
(六)發揮政協優勢,努力為扶貧攻堅和保障民生辦實事
州政協在認真履行職能的同時,也為扶貧攻堅和保障民主辦了一些實事。一是加強智力支邊工作。五年來,共組織和協調省內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社會力量等844人參與智力支邊活動,實施智力支邊扶貧項目260個,引進資金1424.8萬元。其中,助建農村小學及教學點46個,村衛生室62個,資助貧困學生3375人(次);新建鄉鎮文化站及圖書室31個,為農村教育、衛生、文化建設捐資捐物8次;引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示范推廣31個;舉辦各類培訓班64期,培訓人員6502人,開展“三下鄉”活動13次,服務群眾11200人。二是積極開展“四幫四促”活動,幫助聯系村解決實際困難。近年來,州政協共先后聯系了三穗縣八弓鎮星光村、凱里市大風洞鄉石板村、從江縣往洞鄉往洞村等,州政協領導也根據安排各自聯系了一個或二個村。州政協對聯系點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各位主席、副主席和辦公室的同志多次下鄉指導,幫助解決困難,使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五年來,共下基層300余人次,累計為扶貧點籌措發展資金500余萬元,解決了一批種養殖、教育、水利設施等問題。同時,還解決了大量的物資設備等,為群眾辦了一些實事、好事。三是積極參與招商引資活動。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各位主席和副主席都分別帶著任務,到廣州、上海、香港、重慶、北京等地參與招商引資,成功地引進了一些項目,為黔東南經濟社會發展做了一定工作。
(七)抓好對外聯誼工作,積極開展對外交流
州政協本著熱情服務,切實做好社會聯誼工作的要求,認真做好各種對外交流聯誼工作。一是接待好全國政協、省政協領導,主動爭取他們對我州工作的指導。五年來,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李兆焯、董建華及全國政協文史委駐會副主任卞晉平等全國政協領導和省政協主席王正福等先后到我州檢查指示工作。全國政協和省政協領導到我州時,州政協都主動匯報工作,認真聽取他們對我州政協工作的指示。省政協辦公廳及各專委辦領導到我州調研時,州政協都積極配合,做好相關服務工作。二是加強與省內外兄弟市州地政協的聯系。五年中,每年都參加了長征沿線政協聯誼會和周邊政協相關研討會,并在會上積極發言,提出意見建議。三是組織外出考察,參與對外交流。州政協每年都積極組織全州政協系統干部赴外省學習考察,先后考察了外地工業化、城鎮化、旅游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等情況,每次考察結束時,都寫出考察報告,認真學習借鑒各地工作經驗,提出改進我州工作的意見建議,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四是積極做好外省(區、市)、外州(市、地)政協來黔東南考察的接待工作。五年共接待各地政協客人8000余人。通過交流聯誼,廣交了朋友,增進了友誼,宣傳了黔東南,提高了黔東南在外的知名度。
(八)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努力樹立政協新形象
五年來,州政協高度重視政協宣傳工作,積極組織政協系統干部向《人民政協報》、《貴州政協報》、《黔東南日報》等媒體投送各種稿件,并對發表作品給予獎勵。2007年3月,州政協成立50周年時,我們在《黔東南日報》、黔東南電視臺等媒體上對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特點及州政協50年來的工作成就進行了系統宣傳介紹,取得較好效果。2010年,特別是去年以來,州政協加大了政協宣傳工作力度,從三個方面加強了政協工作宣傳。一是從去年6月份起,創辦了《黔東南政協》內部雙月刊。該刊設置了《政協論壇》、《視察調研》、《提案選萃》、《委員風采》、《史林漫步》、《光輝歷程》、《人物春秋》、《文史長廊》、《民俗文化》等20多個欄目。在辦刊中堅持貼近社會、貼近委員,突出政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廣大委員關注民生、為民履職,服務和諧黔東南,突出社會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建言獻策,推動黔東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宣傳。目前已編發4期,刊發各類文稿120余篇,圖片89幅。該刊以厚重可讀的文章內容,新穎獨特的視角、豐富多彩的圖片以及大氣的封面裝幀,深受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歡迎。此外,為切實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州政協還組織編輯了《苗族百年實錄》、《黔東南鄉鎮全圖集》,《黔東人物(1912—1949)》等圖書,充分宣傳展示黔東南。二是聯辦《政協視界》周刊。從去年7月起,州政協、各縣市政協與《黔東南日報》共同創辦了《政協視界》周刊,每周一期,在《黔東南日報》第二版向社會各界集中宣傳政協工作。周刊設有《政協工作》、《縣市政協動態》、《委員風采》、《提案選編》、《文史之窗》、《史海鉤沉》等欄目。目前共刊出21期,編發各類通訊、文章135篇、圖片72幅。《政協視界》周刊傾力打造自己的鮮明特色,關注社情民意、社會熱點和難點,充分展示了廣大政協委員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嶄新風貌。三是發揮網站在宣傳中的作用。繼續辦好黔東南州政協公眾信息網和黔東南州政協智力支邊網兩個網站,作為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網絡平臺。共開設了黔東南概覽、政協要聞、專委工作、調研報告、委員風采、社情民意、縣市動態、視頻報道、本站專題等欄目,并設置了公告欄和留言欄。開通以來,網站共登載各欄目稿件2000余篇、照片800多幅。同時注意及時更新網站內容,使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擴大了人民政協的社會影響。
(九)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努力為政協履行職能提供保障
五年來,州政協為增強機關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工作高效運行,狠抓了自身建設。一是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形成規范有序和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2007年以來,重點抓了劃分內部崗位職責、規范工作程序、健全規章制度等工作,并將各種制度匯編成冊發放到各委室執行。二是切實加強政協機關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五年來,州政協按照省委、州委的統一部署,先后開展了“作風教育整頓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四幫四促”和“三個建設年”、“四要十不準”等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政協干部的政治意識、統戰意識、大局意識和廉政意識,機關服務意識有了明顯增強,辦事效率有了較大提高。三是努力改善辦公條件。近年,州政協爭取資金對辦公室、會議室進行了改裝,購置了一批辦公設備,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州政協和各縣市政協的辦公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四是積極參與州直機關工委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并取得了較好成績,增強了政協機關的凝聚力。在連續幾年的州直機關年度目標考核中,都獲得了一等獎,受到了州直機關的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