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路上的希望 榕江學習實踐活動紀實
“兩高”路上的希望
—— 榕江學習實踐活動紀實
龍 軍 吳會武 周重新
“兩高”(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在榕江城郊交匯,鐵路在縣城設有火車站,這在貴州是獨一無二的。為此,榕江縣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針對該縣實際,確定了“解放思想,搶抓‘兩高’機遇,加快榕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習實踐活動主題。
從今年3月開始,榕江各級黨組織堅持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要求,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全縣85個單位、171個基層黨組織、1888名黨員、24名縣處級黨員領導干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深入調研 納言問計于民
在活動中,縣委班子通過調研,進一步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提出了“搶抓‘兩高’機遇,搞好生態建設,發展通道經濟,建好一座城市”的發展思路,著力抓好與“珠三角”的思想、體制、市場、產業、基礎設施五個對接。縣委先后兩次召開常委會,確定了7個調研課題,分別由縣委常委負責領題調研。為加快“區域次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縣委書記白躍軍帶著城市建設規劃、老城恢復和發展通道經濟課題,到江蘇、上海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理念。為加快工業歸集區建設,破解縣域經濟發展難題,縣長肖克帶著招商課題,到福建、深圳、廣東、浙江等地考察,宣傳榕江優越的生態資源和良好的招商環境,帶回一批意向性投資協議。同時,縣委常委還分別建立2至3個學習實踐活動聯系點,實現了縣委領導對部門基層學習實踐活動的直接指導。在此基礎上,各參學單位緊密聯系工作實際,281名副科以上干部確定了196個調研課題。四大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和各部門負責人深入鄉鎮、分管工作部門、企業和幫扶村開展調研,形成“千人大調研”,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解放思想 完善體制機制
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單位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有機銜接,把解放思想貫穿于學習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抓住轉變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創新體制機制等重點來解放思想,沖破發展的思維定勢,把思想觀念從不符合、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錯誤認識中解放出來,初步形成了促進人本發展、全面發展、安全發展的新機制。目前,圍繞全縣重點項目建設,建立了15套工作班子,嚴格實行集團承包制和督查機制,確保重點工作的推進和落實。據統計,全縣共清理出體制機制81個,擬廢止5個,擬修訂完善36個,擬新建30個。如:根據群眾居住分散,不利于群眾就近辦事的情況,廢除了原來的中心村建制;為進一步規范縣委常委會議程序,提高常委會議議事效率和決策水平,縣委修改完善了《中共榕江縣委常委會議議事規則》;為認真解決好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制定并實行了《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等。
落實“三保” 力促活動得實效
榕江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動力,主動出擊,把“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乎民生、增長、穩定的項目得到有效落實。
在保民生方面,總投資1783.1萬元共227戶的農村危改工程已全部完成;2009年擬建設的462套廉租房已完成42.6%;農民參加新型農合醫人數已達260573人,參合率92.45%。在保增長方面,完成項目庫建設176個,總投資163.8億元。爭取新增國債項目45個,總投資18.6億元。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2個,合同引資6.9億元,到位資金1.35億元。今年6月,榕江在第5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上簽約投資項目2個總投資達6.6億元,占全州簽約額12.47億元的52.9%;同時,超前謀劃好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工作,加快啟動工業歸集區建設。在保穩定方面,深入開展“平安榕江”創建活動和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群眾安全感提升了12個百分點。投入230萬元建立了城市電子監控系統,成立治安應急分隊,加大對“吸販毒、賭博”的打擊,扎實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打造基地 對接“珠三角”
借助“兩高”過境優勢,榕江積極搞好與“珠三角”的產業對接,突出實踐特色,著力綠色農產品基地和休閑度假基地建設。在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方面,搶抓 “全國優質柑橘生產基地”和“貴州無公害早熟蔬菜和西瓜主產區”建設機遇,著力打造“珠三角”的“菜籃子”、“米袋子”、“餐桌子”。圍繞建設“綠色生態產業大縣”、“珠三角綠色食品供給基地”,確立了建設“10萬畝優質果品、10萬畝綠色蔬菜、10萬畝錫利貢米、10萬畝竹林”的目標。在休閑度假基地建設方面,搶抓貴州省將“黎從榕”列為全省旅游優先發展區的機遇,圍繞我州確定的“黎從榕侗族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戰略決策,明確“民族生態旅游大縣”發展定位。構建以三寶千戶侗寨為核心的都柳江多民族生態旅游精品線和環雷公山苗風侗韻旅游精品線,發揮“古榕群”、“苗王廟”、“兩汪空申超短裙苗族風情”、“晚寨琵琶歌”等品牌效應,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多民族原生文化和自然生態旅游品牌,把優秀的民族歌舞、傳統工藝、建筑文化、飲食文化、農業觀光、古城文化推向市場。“十一五”期間,力爭將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申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把榕江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多民族原生文化和自然生態探秘、度假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