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榕江縣打造港澳珠三角“菜籃子”
中國質檢網訊 “北有壽光,南有榕江。”這是貴州榕江縣的奮斗目標,而這兒正逐步成為貴州的一個優質蔬菜基地。目前,該縣平均每天有近3萬公斤的蔬菜運往珠三角及港澳地區,并且供不應求。
榕江縣位于貴州東南都柳江中上游,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暖濕潤,生態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良好,是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生產的理想區域。2008年,該縣引進貴州豐源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建設蔬菜種植基地,以芥蘭、菜心等蔬菜為主。2011年,該基地被國家標準委列入第七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據榕江縣質監局負責人介紹,為做好示范區標準體系的收集整理和編制工作,縣政府派員分別赴山東壽光、貴州羅甸考察學習。目前,示范區標準體系編制初稿已完成,已收集整理《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規范》、《蔬菜安全生產關鍵控制技術規程》、《露地菜心、芥菜生產技術規程》等國家標準9個、行業標準4個、地方標準3個,建立了16項配套標準,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體系框架。同時,該縣還建立標準化工作長效機制,分別制定了2011~2013年蔬菜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工作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并明確2014年以后示范區的后續管理工作。
為了使示范區項目按計劃實施,榕江縣政府要求質監、農業、企業不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及時溝通情況,總結經驗,討論和解決示范區建設中的實際困難,并及時向縣政府和黔東南州質監局匯報工作情況。通過建立和完善標準化體系,創新和引進高科技生產技術,現在當地已實現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標準化生產,農戶的標準化意識、科學種植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該示范區良種覆蓋率達95%,標準化種植普及率90%,較示范前單產增加25%,輻射帶動周邊800多戶農戶實施標準化種植,農戶人均年收入增加30%;示范區輻射帶動種植、養殖農戶3500戶,戶均收入21120元,輻射帶動增收總量達7392萬元。目前,榕江豐源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完成200公頃蔬菜核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業重點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基地的土地進行整合,按照蔬菜農業標準化生產規范帶領農民致富,實現企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三贏局面。目前輻射全縣的蔬菜生產基地已達2000公頃,計劃到“十二五”末建成蔬菜核心區666.67公頃,輻射6666.67公頃的標準化蔬菜基地生產規模。現在,蔬菜基地周年種植6季,年總產值達1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