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你看中職業壽命嗎?(圖)
世界經濟正在飛速發展,新的商業模式及新的職位不斷出現,誰也無法保證十年之后自己不換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職業壽命列為求職擇業時的重要因素。
薪水高就是好工作?不見得。
據調查,有近七成的人表示,除了傳統的薪酬福利和企業用工規范程度之外,會將職業壽命作為規劃職業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他們在規劃職業時會傾向于那些入行越久越有價值(即職業壽命較長)的職業。這意味著,職業壽命已經成為人們評價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如今,最被看好的職業是教育/培訓行業,接近四成的人都將其列為最具職業壽命的行業。金融/銀行/投資/基金/證券/保險、政府/公共事業/非盈利機構以及IT/互聯網普遍被認為是具有長期發展空間、看重從業者經驗和資歷的行業。
父輩時代的職業終身制已經一去不復返。因此在求職時,我們不得不多方面綜合地看所求職業各個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我們得考慮所求職業是否適合我們,另一方面我們還要考慮所求職業的前景如何。時下很多職業都是我們口頭上所說的“吃青春飯的”職業!這里所指的吃“吃青春飯”的職業不僅僅導游、文秘、前臺服務等行業,還包括現在走勢很好的IT業、廣告業等。
為什么會將當前走勢很好的IT業、廣告業等行業也列為“吃青春飯”的職業呢?據調查,大部分IT從業者的黃金歲月是在24歲--28歲。很多程序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就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系統分析員或創業的老板。國內90%的軟件開發者年齡介于20歲至30歲之間。而作為廣告業,廣告設計要求從業者具備敏銳的觸覺、多變的思維創意。另外,由于經常要加班加點,需要有充沛的體力,有時可能還要有浪漫的幻想。這都是年輕人無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吃青春飯”的職業也將它們歸為一類。
如今,雖然國內目前還存在很多比較熱門的行業,其薪酬也保持著較高水平,但高薪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其峰值已呈回落趨勢。高薪美景不再,對于求職,你看中的又是什么呢?
資料圖片
(實習記者 楊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