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貴州 序幕從這里拉開(圖)
84歲的胡朝梁指著一條鵝卵石小道告訴記者,60年前的今天——
解放貴州 序幕從這里拉開
1949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五兵團根據毛澤東主席、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的指示,其下轄第16、17、18三個軍于11月1日分別從湖南黔陽、芷江等地出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挺進貴州。60年前的今天,第16軍46師先頭部隊138團3000余人經由黔陽托口,越過“黔東第一關”進入天柱縣甕洞鎮,從而拉開了解放貴州的序幕。
“解放軍在我家住了一晚上”
從天柱縣城出發,向東行駛了60多公里到達甕洞鎮,順流而下大約5公里即是關上村(渡頭坡),這里就被稱為“黔東第一關”,也是解放軍入黔解放的第一村。
從甕洞鎮去關上,必須得橫渡寬闊的清水江。關上村就在江邊,寨子很小。寨子里,“黔東第一關”五顆大字格外醒目,石碑以優質青石造成。據天柱縣史料記載,早在公元1840年至1846年鴉片戰爭期間,清廷加重對內搜刮,貴州當局即在湘黔通道要隘處——渡頭坡設關,常年駐扎武裝部隊,對進出省境的貨物收取過關稅,故有“黔東第一關”之稱。
“解放軍當年就是沿著這條羊腸小道過來的!标P上村84歲的胡朝梁指著一條鋪著鵝卵石的小道告訴記者,這條道路一直通往湖南境內,路寬一尺左右,一直沒有改造過,只是經過村莊的那一小段,解放后,村民們從河里揀來鵝卵石鋪了上去。
胡朝梁從小就生活在關上村,解放軍來時他24歲。“我們剛開始都是從門縫里偷看!焙赫f,解放軍還沒有進村,村里的大地主胡英富就逃跑了,胡英富在逃跑時造謠共產黨“共產共妻”,攪得村內人心惶惶,一些有錢人也跟著逃走了。解放軍進村后,不僅絲毫無犯,還用喇叭和善地對鄉親們說:“老鄉,你們不要怕,我們是解放軍,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為老百姓打天下,是來這里解放貴州的。”聽到這樣的喊話,村民們才陸續走出家門。
“部隊從村里過了4天才走完。”今年76歲的胡朝建追憶道,仗打得十分輕松,攻克縣城對解放軍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當時還有數十位解放軍在胡英富家住了一晚呢!”
在兩位老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地主胡英富家,山墻歪斜,房屋破敗不堪。兩處孤孑的石壁上是幾蓬雜草。屋子顯然已很久沒有人居住了,樓閣上掛起了蛛網。
“我幫解放軍架浮橋”
解放軍當年從關上進入甕洞,是從黃虎沖河段橫渡清水江的。
胡英棋今年已經80歲了,可身體依舊硬朗。他一生生活在甕洞鎮甕洞村黃虎沖組,“當年解放軍就從我家門口渡過清水江解放天柱的!敝v述起當年幫助解放軍扎浮橋解放天柱的往事,他至今不忘。
當時的胡英棋靠幫人從錦屏放排到湖南常德為生!耙惶,一位解放軍找到我家,問我會不會扎排?”胡英棋回憶道,當時的清水江水急浪大,他和這位解放軍來到江邊,招呼過往放排的人靠岸,幫忙扎排渡江。胡英棋說,一下子就有80多人來幫忙,在解放軍的指揮下,有的連接木排,有的固定木排,而他和另外的十多人則將幾根大繩索固定在江岸兩側的巨石上,然后將扎好的木排用繩子固定在拉好大繩索上,以免解放軍走在上面時搖晃,浮橋上面又鋪上木板,方便騾馬拉著大炮過河。
“第二天扎好,大部隊就開始從浮橋上通過了。”胡英棋說。
兩次激戰天柱重歸人民手中
聽聞解放軍向天柱縣城而來,國民黨縣長陳樵蓀及其軍政人員紛紛逃往離天柱縣城70華里的石洞。
11月4日下午,五兵團第16軍46師138團沒費一槍一彈占領天柱縣城,打開貴州省東南門戶,打通了貴州通往解放的路。當時,解放軍的主要任務是迅速解放貴陽,截擊四川、云南的國民黨潰軍,來不及接管國民黨天柱縣政權。11月5日,部隊急速向三穗方向進軍。解放大軍過境后,吳紹文奉命成立天柱縣支前委員會(后改為天柱縣自治委員會),維持天柱地方秩序。
據天柱縣史料記載:國民黨天柱縣長陳樵蓀逃到石洞后并不甘心,為了卷土重來,繼續維持其反動統治,將縣政府改為“自衛指揮部”、將保警隊改為常備兵團。同時,與“西南綏靖公署黔東副司令”國民黨劍河縣長陳開明聯絡,在劍河大廣召開三穗、劍河、錦屏、天柱四縣反共會議,決定用天、錦、劍三縣的保警隊兵力進攻天柱縣城。
1949年11月30日,以陳開明為總指揮的天、錦、劍三縣保警隊600多人,攻打天柱縣城。經過幾小時的激戰,保警隊的中隊長王紹權在南門被擊斃,中隊長顧陽德和一名機槍手在北門外中彈身亡,5名保警隊隊員被擊傷。陳開明、陳樵蓀惱羞成怒,揚言要放火燒毀民房。自治委員會恐城內人民損傷太大,同時又由于敵我雙方兵力懸殊很大,自治委員會人員于當天黃昏前主動從東門撤出,往藍田方向轉移。
自治委員會撤離縣城后,陳樵蓀占領縣城,張貼布告,恢復“辦公”。同年12月中旬,陳樵蓀探聽到解放軍要來接管天柱,便與陳開明密謀,以“東南綏靖區警備司令部”的名義,任命時任軍事組長的羅義忠為天柱縣長,劉榮根為副縣長,自己則向貴陽方向潛逃。
1950年1月3日,鎮遠軍分區司令員曾憲輝,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17軍51師153團二、三兩個營1000余人從劍河南明經潤松進軍天柱。1月5日,在天柱縣城8華里處的巴灣與羅義忠匪部相遇,激戰幾小時,羅匪潰退至高釀。曾司令員帶領部隊入城,天柱縣城重新回歸于人民。
153團進城后,立即召開群眾大會,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安定民心。天柱人民從此開始安居樂業……
(楊仁海 傅建平 田建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