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小傳人的“國際兒童日”
據新華網消息 新華網貴陽11月20日電(記者王橙澄、周之江)“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現在做個好學生,將來做祖國的棟梁……”
11月20日清早,貴州省黎平縣地捫小學五年級(1)班的吳黎科哼著剛學會的新編侗歌《奮發學習》,走在上學的路上。天空飄著細雨,田坎上的路坑坑洼洼,但小黎科仍歌不離口。
8時,學校準時開課,今天的第一節課就是吳黎科最喜歡的民族文化課。學校請了當地的歌師,每周給孩子們教授一次侗歌。
為了培養侗族大歌和民族文化傳承人,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2002年便開始開展“侗歌進課堂”工程。從小學到中學,每個班每周至少一節民族文化課,除了侗歌,還包括建筑文化、刺繡、編織等等。
今天民族文化課的內容是學唱《千三歌》,這是一首講述侗族古老歷史的歌,相傳地捫村曾是侗族的一大聚居地,有1300余戶人家,《千三歌》唱的就是這1300余戶人家的事。后來人們逐漸開拓荒山,組建其他村落,在大山中繁衍生息。
發到孩子手中的歌篇上印有簡譜,歌詞是用漢語拼音標注的侗語。因為是新歌,所以大家都學得格外認真。
2002年,地捫小學成立了“春苗藝術團”,能唱好侗歌進入“春苗藝術團”,是這些孩子們的小夢想。吳黎科因為出色,已經跟隨藝術團到北京、武漢等地演出。
民族文化課結束后,就是語文、數學,午休,下午繼續上課……孩子們的“國際兒童日”和往常一樣,在課堂中度過,只是每一天的快樂,相似卻又不同。
16時20分,放學了。因為下雪,吳黎科和同學們一塊打籃球的愿望泡湯了。他背上書包,沿著早上的來路向家中趕去,他必須在天黑前趕回家,幫爸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在他的書包里,裝著下午剛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格林童話》。他希望自己能跟著“春苗藝術團”多出去演出,因為對他來說,山外的世界就像童話中的世界,都是新鮮的,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