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岑鞏縣古寺土丘埋有秘密?(組圖)
據金陽時訊消息 核心提示
天安寺,又名天罡寺、平西庵,位于黔東南州岑鞏縣大有鄉,氵舞 陽河北岸,四周林海茫茫,環境清幽,天安寺內有一座小山丘,高約20米,附近還有10余座年代久遠的墳塋。
山丘下有什么秘密,近日,當地有了新說法……
當地流傳的故事
在天安寺附近的村寨里,流傳著誰也說不清年代和來歷的《天安寺佛歌》,唱詞中唱道:唐建天罡后天安,天安寺后平西庵,塔院立座無字碑,三桂秘葬塔山堆,王振宗風臨濟派,圓圓嫁夫生死陪。
岑鞏縣古稱思州,上世紀80年代,曾有考古專家對當地流傳的“陳圓圓葬于此”這一說法進行過考察,但無功而返,近期,當地人對一個神秘土丘的猜測,再次引起外界關注。
當地一位老人姚茂發(其自稱祖輩曾在天安寺內做過和尚)說,塔院內有一塊陳圓圓的無字碑,吳三桂的尸骨就埋在山丘下的地宮中。
姚還說,其祖輩曾流傳一個說法,明末清初兵部尚書鄭逢元指引陳圓圓出家至天安寺附近后,陳在當地又建了平西庵。
山丘確有怪現象
岑鞏縣大有鄉政法委書記洪德木是一位探秘愛好者,洪說,當地的傳說無法證實其真偽,而他曾多次到過實地測查,確實發現這個山丘的怪異之處。
洪說,山丘及附近的泥土松軟,用鐵鍬就可以鏟出黃泥堆土,與當地的地質情況不符,像是用人工堆成的小山;山丘上及周圍都長著一些矮小的灌木林及雜草,也與周圍的植被狀況有很大差異。
據介紹,數年前,曾有人發現位于天安寺數百米的地方,有10座無法判定年代的墳塋,其中一座碑上,僅刻有“王振宗風”四個字。
在天安寺內的這座土丘附近,還有一個塔基已拆毀的地坑,地坑內久經風雨洗刷,呈現出用厚磚及石材料鋪砌的地面,而地坑的周圍,泥土像是經過人工夯實,很堅硬。
需專業人士判斷
當地熱衷考察天安寺秘密的人士說,史書上記載有吳三桂死于衡州的說法,據此推斷,其尸骨若沿沅江、氵舞 陽河運至天安寺是可能的。
據稱,天安寺是康熙十二年赴鎮遠迎降吳三桂的思州知府李敷治管轄地盤,李敷與明末清初兵部尚書鄭逢元關系較好,而吳三桂與鄭逢元又有交往,鄭誓死不歸順清朝,于是在云南出家,法名天問和尚,后返回其家鄉岑鞏大有鄉。
一位專家說,長期以來,對于陳圓圓的最后的歸屬,有“云南說”、“蘇州說”等說法。1983年,貴州黔東南州岑鞏縣的文史工作者在經過考證后,提出了陳圓圓葬于岑鞏縣的“岑鞏說”,這樣一來,使得陳的歸屬問題更加撲朔迷離了。
專家說,當地的這些“新故事”,不論是否得到求證,如果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也許可以推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
(張維軍 吳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