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腳下的大學生女村官張春花
雷公山腳下女村官
——記臺江縣南宮鄉汪江村大學生村官張春花
●張昌才
雷公山腳下、臺江縣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之鄉南宮鄉的汪江村,有位愛村如家的村黨支部副書記、大學生村官張春花,她不畏艱辛,一心為民在深山里揮灑著智慧和青春,深得廣大村民群眾的稱贊,2009年被臺江縣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愛崗敬業 甘于奉獻
她是農村土生土長的苗族女孩,2006年7月畢業于凱里學院教育系,2006年11月參加“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被安排到施洞鎮塘壩村服務工作,她憑借一顆努力奉獻的心獲得了施洞鎮黨委、政府及人民群眾的肯定,2007年被施洞鎮黨委、政府評為年度先進工作者,2008年被黔東南州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黔東南州統計局評為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個人。由于她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工作突出,2008年11月被組織部門直接推薦轉為大學生“村官”,被安排到南宮鄉汪江村服務工作,2009年2月被委任汪江村黨支部副書記。自任職以來,工作扎實,積極服務群眾,幫助該村發展出謀劃策。在實施記刀寨公路、土地整治、危房改造、風雨橋繼建、產業開發及村級各項事業中,她風里來雨里去,不畏艱苦,上下奔波,穿針引線,沒日沒夜忘我工作,放棄了無以計數的雙休節假日和正常休息時間,使她瘦了不少。作為一個農村基層大學生村官,她是這樣認為:只要自己為人民群眾服務,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走上致富路,就是最大的快樂。
深入群眾 扶貧濟困
在抓好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她堅持走群眾路線,調查研究,征求意見,針對當前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而全村流動黨員數量大,黨員老齡化等現狀問題,結合村情實際,及時擬定村發展規劃,理清發展思路。以學習實踐活動之契機,狠抓“黨員學習”,努力培養一支增強村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黨員干部隊伍,充分發揮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今年6月14日南宮鄉交下村發生了一場火災,該村村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災害,14戶受災群眾無米下鍋、家畜家禽不同程度的被燒傷或燒死,張春花在最短時間內迅速組織汪江村黨員干部開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活動,捐錢捐物,幫助受災戶度過了難關。積極爭取省林業廳對汪江小學開展“一幫一”送溫暖捐資助學活動,支持汪江小學6位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及留守兒童4400元,給學校學生送去500余套學習用具及體育用品。她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村干部,力所能及地多為村民辦事是自己的分內之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調整農業結構 發展致富產業
“錢包鼓起來”是每一名老百姓一直憧憬的心愿,對此她積極為汪江村民致富出點子謀路子,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致富產業。自去年3月份來,她積極發動老百姓因地制宜、試驗推廣天麻種植新品種。通過牽線搭橋,邀請貴州大學農學院講師到村傳授高科技含量的天麻種植技術,引導農戶科學種植天麻,提高天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增強村民增收致富能力。于今年4月、7月、11月份分三個階段進行技術指導,落實有限繁殖天麻3畝,無性繁殖培養菌材6畝,無性繁殖下種白麻計劃4畝,總涉及林地面積20余畝。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為3萬,目前已投資2萬元,現已初見成效。為使汪江村2個基地項目土地開發整治能夠順利實施,實現“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她多次放棄雙休日時間融入群眾當中,同老百姓一起早出晚歸到“翁道”、“階無耶”兩個基地進行開耕整治。
想群眾之所想 做百姓貼心人
她不會忘記入村的第一天,汪江村記刀自然寨的老百姓態度誠懇地對她說:“你是我們苗家女,給我們帶來希望,我們寨很想修通進寨公路,希望你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個愿望”。為此,她時刻把百姓的這個愿望揣在心中,多次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協調幫助解決,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終于在今年6月24日順利啟動了該寨公路擴建施工。在項目實施中,遇到涉及占壓農戶田土、山林所產生的民事協調工作,她帶頭逐戶疏通被占壓戶的思想工作,保證項目得到順利實施。在她的努力及該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開展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如:11月中旬啟動實施了汪江風雨橋續建工程;向有關部門爭取落實10噸水泥投入該村籃球場建設和防洪堤維修。在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方面,帶頭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民主決議,認真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農村危房改造、民政救助等民生工作。汪江村在她的努力下,正一步步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
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村官”,張春花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黨的事業,她一絲不茍,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科學發展觀,詮釋著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