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為人民 記"十佳人民滿意警察"陳妍兵
陳妍兵獲黔東南州首屆“十佳人民滿意警察”稱號
本港訊 (記者 楊驥)“讓我最開心的不是得到了榮譽和嘉獎,而是看到人們在辦證中心順順當當辦好事情后,臉上掛著欣喜笑容而離去。他們道出的一聲謝謝、給予的一縷微笑,都會讓我趕到快樂,體味到春天般的溫暖……”這是凱里市公安局辦證中心民警陳妍兵寫在工作筆記本上的一段話。
陳妍兵是凱里市公安局辦證中心的一名民警,十多年來,她一直工作在平凡的戶籍窗口崗位上。她始終把窗口作為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目標,用愛心、誠心、恒心熱情接待每一位辦事群眾,耐心解釋每一個戶籍的咨詢,認真辦理每一份戶口證件。在這平凡的戶籍崗位上,陳妍兵譜寫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真實的篇章。
愛心窗口暖人心 百姓至上為準則
“戶籍工作是枯燥而平凡的,但我們必須堅持百姓至上的標準,通過這扇明亮的窗口,踏踏實實去詮釋‘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 陳妍兵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凱里市公安局辦證中心承擔著全市城區(qū)6個派出所的戶籍管理和鄉(xiāng)鎮(zhèn)10個派出所的戶籍業(yè)務指導工作,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在工作實踐中,陳妍兵不斷加深對執(zhí)法為民本質(zhì)的理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為民掌權(quán)用權(quán)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她立足于戶籍崗位,苦練基本功,開拓求創(chuàng)新,在戶籍窗口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工作亮點,增強服務群眾工作的水平和實效。以飽滿的熱情,優(yōu)質(zhì)的服務,主動為轄區(qū)居民排憂解難。
2008年2月1日,一名群眾冒著天寒地凍的雪凝天氣來到辦證中心,一雙凍僵的手遞交上一份申請書。陳妍兵熱情地接待了她,并了解到這名群眾叫王琴,1980年8月出生,她的家是一個遭遇嚴重不幸且已破碎的家。1991年1992年的兩年間,王琴的父親、弟弟相繼患病去世,母親由于遭受不住連年失去兩位親人的沉重打擊,也于92年的年底離家出走,至今渺無音訊。由于家庭的不幸,王琴的父母早年未有對王琴進行戶口申報,王琴因此一直是一個沒有著落的“黑人黑戶”。陳妍兵得知情況后,強烈的責任心同情心立即涌上心頭,她迅速將此情況報告給分管局領(lǐng)導,建議特事特辦。事后,陳妍兵不辭辛勞,帶領(lǐng)民警踏冰走雪,走進居民樓,訪群眾,查資料,找線索。僅用3個工作日就為王琴送去了期盼27年的戶口簿,結(jié)束了其27載“黑人黑戶”的境況。
2月5日上午,王琴在其寄居的朋友的陪同下,手捧著繡有“執(zhí)法為民,銘記千秋”的大紅錦旗,再次來到辦證中心,拉著陳妍兵的手激動地說:“真的很感謝你們,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來表達我的心聲!愿錦旗永遠映紅警民心!”
2008年8月6日,陳妍兵像往日一樣在辦證大廳坐班,熱情接待著每位來咨詢辦證的群眾。這時,他接到了分管局長林波的電話,說有位老人在信訪室為戶口的事情來上訪,陳妍共放下電話,立即來到信訪室。
通過接訪,陳妍兵了解到來訪的老人叫張悅,系凱運司離休干部,今年已是83歲高齡了,張悅老人是為其弟張明戶口一事來訪的。張明,男,滿族,1929年4月28日出生,79歲,原戶籍所在地為: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三叉口鄉(xiāng),1982年到凱里隨其兄張悅一起居住、生活,在凱運司四合院守公廁和打掃衛(wèi)生至今。由于身體原因老人多年未回原籍,造成原籍的戶口誤被注銷,而在凱里也沒有落上戶口。
看了老人提供的材料,又看了看這位焦急的老人,陳妍兵深知如果叫老人自己去補齊材料再來申報難度肯定非常大。陳妍兵當即留下了老人的電話號碼,并承諾7個工作日內(nèi)給予答復。
為盡快妥善解決張悅老人的求助事項,陳妍兵一次又一次與河北省青龍縣公安局戶政科、青龍縣移民辦聯(lián)系,查實查清了張明的整個情況。經(jīng)了解,張明在原籍無婚史,無兒無女,孤身一人,并于1982年就只身一人到貴州省凱里市投靠其兄張悅,后因青龍縣桃林水庫建設,張明所在地三叉口鄉(xiāng)整體移民搬遷。該縣公安機關(guān)誤認為張明的戶口已遷往貴州,故被其戶口注銷。
根據(jù)調(diào)查情況及當?shù)毓膊块T傳真過來的相關(guān)證明,陳妍兵請示局領(lǐng)導,從關(guān)乎民生、解危濟困的角度出發(fā),按在城市居住多年無戶口人員情況為張明老人申報了戶口。8月14日,陳妍兵帶領(lǐng)辦證中心民警將嶄新的戶口簿送到八旬高齡的張悅、張明兩兄弟手中,兩兄弟接過嶄新的戶口簿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張明動情地連聲說道:“感謝!感謝公安機關(guān)為我了了多年的心愿,我現(xiàn)在終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有諾必行,有諾必踐。陳妍兵深知,這些來自群眾的贊揚聲不是給她一個人的,而是一個個普通百姓對辦證中心所有民警的褒揚與激勵!因為他們始終牢記著“為人民服務”這一崇高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