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搶救“錦屏文書”60000余份(圖)
本港訊 (特約記者 楊榮昭 攝影報道)據日前召開的黔東南州檔案工作會議獲悉,截止目前已經在清水江流域的錦屏、黎平、天柱、三穗、劍河5縣搶救征集進館“錦屏文書”6萬余份,并開展了修裱、整理等基礎性工作。
據介紹,明、清至民國時期,以錦屏、黎平、天柱、三穗、劍河等縣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各族群眾在林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了大量契約、賬簿、鄉規民約等原始記錄,現通稱為“錦屏文書”。“錦屏文書”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歷史文獻逐漸為世人所關注。據初步估計,至今散存民間亟待搶救的“錦屏文書”約有10萬件。
“錦屏文書”是以錦屏為中心的清水江流域各縣,自明清以來逐步形成的真實反映當地及周邊區域社會生活和歷史面貌的珍貴文獻資料,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已列入國家重點檔案進行搶救和保護。
“十一五”以來,在國家及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錦屏文書”搶救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性進展。 近年來,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專項用于“錦屏文書”的搶救和保護工作。黔東南州“錦屏文書”搶救保護領導小組及天柱、錦屏、黎平、三穗、劍河5縣檔案局積極開展了國家重點檔案——“錦屏文書”的搶救保護工作。目前已搶救進館的“錦屏文書”超過60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