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金種子"種到東南亞 "土專家"出國賺外匯
本港訊 (張維軍)“從2003年起,我們生產的雜稻種子除供應本縣、周邊縣市和鄰省雜稻主產區外,還通過重慶市種子公司等企業銷售平臺,出口到越南、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并在這些國家開展雜稻栽培和雜稻新品種推廣業務,均取得較好的效果和評價。”
近日,筆者調查了解岑鞏縣雜稻制種情況采訪該縣種子公司經理陳文彪時,他滿臉自豪地說出這番話來。
陳文彪介紹說,“找平臺,傍大樹,借船出!笔窃摽h做大做強雜稻制種業的成功道路。
近10年來,岑鞏縣種子公司先后與北京奧瑞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廣東省農科院、貴州省農科院等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生產技術投入到該縣的雜稻制種產業中來,在提高產量、質量及單產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生產經營方面,公司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生產經營模式,實行“訂單收購”、“保低收購”,極大地增強了制種農戶的生產積極性。
公司還采取一個品種統一安排在一個村或相連村田塊統一生產,實行整村推進的生產布局,從而避免了品種繁雜所造成的種子質量不純的問題!
由于產量高、質量過硬,從2003起,該縣生產的雜稻種子除供應本縣、周邊縣市和鄰省雜稻主產區外,還通過重慶市種子公司等企業銷售平臺,出口到越南、緬甸、老撾、印度尼西亞及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
岑鞏縣種子公司還通過與北京奧瑞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廣東省農科院、貴州省農科院等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在東南亞上述各國開展雜稻栽培和雜稻新品種推廣業務。
據信息反饋,近7年來,該縣種子公司在國外實施雜稻栽培和新品種推廣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評價。
由此,自2003年起,岑鞏縣種子公司每年都要抽調3至5名農技人員到國外指導雜稻栽培和田間管理,7年間,共派出20余人次到上述東南亞各國從事雜稻栽培技術指導,反響極好。
田永開、楊代軍、杜方明、徐天培等制種農技人員,都是岑鞏縣注溪鄉的雜稻制種“土專家”,公司平時聘請他們在縣內指導公司基地的農戶從事雜稻制種,每月可領取1700到2000元不等的工資。
楊代軍說,近幾年一到冬天,公司就組織他到孟加拉國指導雜稻栽培及田間管理,一去就是3到5個月。他已連續4次出國了!霸谔镩g指導時還隨身帶著翻譯,出國回國都坐飛機,路費食宿公司全都包,每月還可賺回3000多元的外匯。”楊代軍頗感驕傲。
公司副總經理陳龍介紹,像楊代軍這樣的制種農技人員他們公司就有62人,是他們自己培訓出來的鄉土拔尖人才,有著豐富的制種經驗和栽培技術,他們每人每年要負責600余畝制種基地的管理和技術跟蹤服務,是當地老百姓眼中的“財神爺”,還是公司在國外雜稻栽培和業務推廣的“外交大使”。
據悉,岑鞏縣從事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始于1975年,至今已有35年的歷史。從最初的100畝以下發展到2萬余畝,目前形成全省最大的雜稻制種基地,年產種子可達800萬斤、產值達3100萬元,帶動3萬農民創業致富。許多農戶因參與雜稻制種而富裕起來,不僅修起了小洋房,而且添置了時尚家具和小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