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藍莓研究獲突破 多食用可防肝臟纖維化(圖)
本港訊 (記者 楊驥 攝影報道)7月5日,貴州麻江藍莓栽培與食療保健研究成果學術報告會暨新聞發布會在麻江縣下司鎮召開。會上,貴陽醫學院王豫萍博士作了《藍莓的抗氧化作用與肝病修復關系》的報告,報告指出,被稱為果蔬中“第一號抗氧化劑”的藍莓對大鼠急慢性肝損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多食用可避免肝臟纖維化,從而避免肝硬化的發生。
王豫萍博士說,她在她的不是生導師、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貴州省核心專家程明亮教授的指導下,對貴州省麻江縣種植的藍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發現藍莓對大鼠急慢性肝損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增加大鼠肝臟核轉錄相關因子及調控Ⅱ相酶Ⅰ型血紅素氧化酶以及金屬硫蛋白的表達,增加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質過氧化損傷有關。
王豫萍博士說,該項研究成果已在世界胃腸病學雜志和國際肝膽疾病雜志等多家權威雜志發表,并在第20屆亞太地區肝病會議上進行宣讀,引起廣泛關注,被譽為食療保肝的里程碑。
藍莓是植物中的小漿果類藍色水果,成熟果實呈深藍色,果味酸甜,風味獨特,含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保健成份,被譽為“漿果之王”。
在英國權威營養學家列出的全球15種健康食品中,藍莓食品居首位;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其列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美國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發現藍莓中含有大量勝利活性物質,富含花青素,多酚類和黃酮類化合物等其他果品種少有的特殊成分,稱其為果蔬中“第一號抗氧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