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石坪村干旱凸現窘境 喝水如打“牙祭”(組圖)
村民們排隊去井邊挑水
挑不到水的村民掃興回家
一提到水75歲的陳珍老人含淚哭泣
75歲的老人龍正英與小孫女用房檐水洗菜
消防官兵送來救命水
消防官兵送來救命水
本港訊 (楊海 記者 李麗娟 攝影報道)8月14日,天柱縣消防官兵像往常一樣,驅車盤旋在婉然曲折的山路上,冒著高溫酷暑,再次向該縣鳳城鎮石坪村千余名村民送水。由于該村干旱嚴重,吃水困難,連續多天,消防官兵用水灌車已向該村送去了多車“生命之水”。
石坪村是我省一類貧困村之一,全村275戶1175人12個自然寨,由于位于金鳳山半山腰,屬喀斯特地形,留不住水,且村民居住分散,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素有“水貴如油”之稱。當地一個多月的滴雨未降,使得旱情特別嚴重,水井干涸,稻田開裂,水稻玉米、花生、黃豆等農作物大部分枯死絕收,村民生產生活已陷入窘境。
當天,在石坪村生活了75年的陳珍老人,得知消防官兵要送水來,她拿著水桶,老早就來到村口等候。當看到消防車徐徐駛進村,老人久違的笑容綻放額頭,像小孩子一樣,心里樂開了懷。一提到水,老人特別感到心酸,含淚哭泣。
今年60歲的代安蓮說,我們這每家都修有水池,平時下雨,要把雨水積好,有的甚至把水池建在自家的屋檐下。遭遇干旱時,吃水全靠下山去挑,或者用摩托車運水,甚至買水用。大家都特別懂得節約用水,“洗臉、洗衣、洗菜后的水都盛好,再用來洗腳、洗澡、最后用來喂牲畜”。
記者在村中看到,有一戶人家用10多個盆、桶盛好的屋檐水,水已變得綠茵茵的。這戶人家73歲的龍正英老奶奶與兩個小孫子正在用這水洗菜,“此水只能洗頭道,后再用干凈水清一下。”老人說。
在村中較近的一口大水井旁,一位村民正努力地在已近干涸的井中舀水,好半天才舀得幾瓢水后才離去。而幾名趕來挑水的村民因難以等候排隊舀水,只得逐個兒挑著空水桶掃興歸家。
據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不下雨,持續高溫,石坪村的水井干了,地里的莊稼基本枯死,吃水成了村里人的頭等大事。村民們每天都是在山里尋找水源,早出晚歸,幸運的10多個小時才回半挑水。2006年,在天柱縣水利部門的幫助下,村民在離村10多里的地方找到了處有水源的山洞,從深30多米處的洞中抽水到新修的水池,再接到各家各戶。“可現在洞中水源幾乎枯竭了。”
村民周德順說,去冬今春,因干旱沒水,妻子生病行走不便。一天,周德順與兒子去干活歸家,準備煮飯時,但水缸一滴水都沒了,才到鄰居家借了5 瓢水煮飯。“逢干旱時,用水就像上世紀六十年代,偶然得吃頓肉,好像打餐‘牙祭’。”周德順說。
另據介紹,7月初以來,天柱縣以高溫晴熱少雨天氣為主,降雨量僅30.7毫米,較歷年偏少168.3毫米;平均氣溫28.1℃,較歷年偏高1.5℃;月蒸發量279.3毫米,是實際降雨量的9.1倍。由于水分支出明顯大于收入,致使該縣大部分小溪、山塘和水井逐漸干涸,農作物出現嚴重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