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淘寶"被叫停 專家說部分寶物價值不大
本港訊 (楊仁海)8月29日,本港近日對清水江天柱縣甕洞鎮水下文物“面世”引發“淘幣熱”的情況作了報道。報道引起了強烈反響,省文物部門趕赴天柱進行了調查,目前,這股淘幣熱潮已被剎住。
據介紹,相關報道在本港報道后,天柱縣文物部門很快作出了反映,并于8月29日趕到清水江甕洞鎮巨潭村六尺灘一帶,對淘砂船打撈起的古錢幣、錫、刀等文物進行調查了解,并及時向上級文物部門及縣政府作了匯報。
8月30日,天柱縣甕洞鎮組建了由安監、海事、派出所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趕赴六尺灘淘砂現場,下發了禁止“淘寶”的通知,“淘幣熱”由此被叫停。
上級文物部門對此事也是高度重視,9月2日,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李飛、黔東南州文物文物局局長安成祥等趕到天柱縣甕洞鎮水下文物發掘現場進行了察看。
李飛、安成祥一行在現場查看了船工交來的古錢幣、錫、刀等,這些錢幣大多是清朝嘉靖、光緒、道光以及民國時期的。李飛說,從看到的這些錢幣、錫、刀,價值不大。
不過,專家們還是建議由天柱縣成立文物保護機構,對天柱境內淘砂船進行了備案登記,標明各個禁采區。同時集中力量,采取走訪、行政教育、法律手段等多種渠道,了解文物,撐握資料,科學發掘,將失落民間的文物收集起來,統一交給國家。天柱縣表示,將盡快落實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
專家們還解釋了清水江甕洞一帶緣何頻現寶物的問題。專家們說,清水江從甕洞流入湖南洞庭湖,注入長江。過去公路未通,湖南、湖北、江浙等地商人逆水而上,必經甕洞。因此甕洞是清水江設鎮年代最早的古鎮之一,也是一個重要天然水碼頭,當年古鎮繁華,商人云集,船只劃排穿梭不停,一些險灘經常發生翻船事故,不少貴重物品沉入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