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浮雕壁畫 再現毛主席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
本港訊 (特約記者 陸書明 攝影報道)在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紀念館的正大廳,懸掛有一塊59平方米的浮雕壁畫,這塊壁畫是重慶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江碧波教授創作完成的,格外引人注目。
這幅壁畫再現了76年前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突破敵人的五道封鎖線,進入貴州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改變進軍方向,到遵義召開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到吳起鎮會師等20多個場景,全部濃縮在這塊浮雕壁畫上。在浮雕壁畫前,江院長還塑造了當年毛澤東、博古、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等六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于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城關召開政治局會議的人物銅像,栩栩如生,讓人流連忘返。
去年經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在中宣部、中央軍委、成都軍區、省政府和州政府等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投入4450萬元,于2009年12月18日建成黎平會議紀念館開館。該館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有七個展廳,有紅軍在黎平縣活動的數百件文物。黎平會議紀念館已成為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傳統教育、了解紅軍長征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目前已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00萬人次。
小資料:1934年12月中央紅軍突破敵人的第五道封鎖線發生的湘江之戰,紅軍損失慘重,由86000人,銳減到不足30000人。為避敵鋒芒,紅軍由湖南通道縣進入貴州黎平縣。當時,共產國際顧問李德仍然要指揮中央紅軍往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城關二郎坡胡家商鋪,召開了會議,采納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以政治局的決議改變了進軍方向,往敵薄弱的貴州前進,避免中央紅軍往湘西與六倍之敵決戰,挽救了紅軍,挽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