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水鼓舞》在加拿大展演受追捧(圖)
本港訊 (王真強 姜丹峰 孫亞光)應加拿大國家博覽會組委會邀請,貴州省劍河縣仰阿莎民族歌舞藝術團節目榮獲第五屆CCTV舞蹈大賽群文組金獎的《劍河苗族水鼓舞》,于8月下旬在加拿大多倫多CNE國家博覽會中心演出,受到當地華僑及來自世界各地游客和加拿大市民的熱烈歡迎,絕口盛贊中國傳統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并給予高度評價。
從山重水復到再寫新篇
--劍河縣仰阿莎民族歌舞藝術團改革創新紀實
文化體制改革的春風,蕩滌著祖國大地,催生出一朵朵爛漫的山花。劍河縣仰阿莎民族歌舞藝術團,就是其中的一朵。
山重水復
劍河縣仰阿莎民族歌舞藝術團經縣政府批準于2005年8月成立,與縣文化館實行館團合一,核定藝術團人員編制26人,由縣財政每人每月按500元標準核定人員工資,人員實行聘用制。
藝術團成立之初,從本縣和外縣招聘歌舞藝術人才20余人,編創了具有當地民族特色的文藝節目數十個,先后參加縣內外文化藝術演出和交流活動數十場次,為豐富全縣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宣傳劍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由于受到舊體制的制約,一些始料不及的問題逐漸顯露。一是工資待遇偏低。演員每人每月工資只有500元。雖然從2008年8月開始,縣財政同意將每人每月500元工資標準提高到700元,但仍然難以改變工資低的窘況。二是人心不穩。由于工資低,不少好的演員在藝術團工作一段時間后便勇敢“跳槽”。2009年3月,藝術團便有90%的演員揮手“拜拜”。三是節目上不了檔次。一時間,藝術團陷入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境地。 藝術團出路何在?
柳暗花明
辦法總比困難多。2009年4月初,劍河縣決定“借船出海”,走市場化運作道路。從5月起,劍河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播電視局與深圳市雅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商談合作事宜。經劍河縣人民政府同意,7月2日,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管理和運作縣仰阿莎民族歌舞藝術團。合約規定,劍河縣文體廣播電視局每月按26人每人700元核撥人員經費給深圳雅特,用于演員的工資發放,不足部分由深圳雅特通過商業演出來彌補。深圳雅特負責藝術團的策劃、包裝和演出、演員的培訓及日常管理;簽訂聘用合同的演員每人每月工資不低于1600元,并由深圳雅特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金。深圳雅特負責完成劍河縣所需的接待性演出、公益性演出和送文化下鄉節目的創作和編排。在此前提下,深圳雅特可組織演員到沿海、港澳臺、國外等地演出,演出收入歸深圳雅特所有。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藝術團的面貌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是待遇提高,人心穩定。簽訂聘用合同的演員26名,月工資為1600元,深圳雅特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兩金”。二是質量提高,央視摘金。合作后,深圳雅特聘請業內專家高手,挖掘整理,編排了具有黔東南特色特別是具有劍河民族特色歌舞節目10個。2009年8月,藝術團演員參與演出的《劍河苗族水鼓舞》在2009“多彩貴州”舞蹈大賽中榮獲原生態舞蹈銅鼓獎;同年10月,《劍河苗族水鼓舞》代表貴州進京參加“第五屆CCTV舞蹈大賽”,一舉奪得金獎,實現了貴州省自組團參加央視各類大賽以來“零”的突破。三是邁步港臺,走出國門。2009年8月,藝術團到祖國寶島臺灣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民族民間歌舞演藝活動,共演出170余場。10月底,到香港海洋公園開展15天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11月初,藝術團部分優秀演員被邀請赴美國休斯敦演出。2010年3月,藝術團的《劍河苗族水鼓舞》應邀參加“上海世博會·西江論壇文藝演出”。8月13日至15日赴上海參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黔東南音樂周演出”活動。8月20日至9月6日赴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參加“2010加拿大國家博覽會”演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藝術團的演出,都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
再寫新篇
柳暗花明后的劍河縣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們決心緊緊抓住《劍河苗族水鼓舞》央視奪金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再寫文化體制改革新篇。一是充分挖掘和整理《水鼓舞》的文化資源,在單個《劍河苗族水鼓舞》舞蹈之上,創作編排大型歌舞史詩《劍河苗族水鼓舞》,將劍河縣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向世人盡情展示。二是整合劍河縣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借助品牌效應和名人效應,創作和演繹一批民族民間文化精品節目,進一步推動劍河縣民族民間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再創劍河縣民族文化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