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集體婚禮在原生態藝術節揭開神秘面紗(圖)
本港訊 (楊茂 攝影報道)第四屆凱里原生態文化節劍河“侗鄉風情游”按計劃于10月1日在貴州省劍河縣磻溪鄉洞腳村隆重舉行,小廣村“十月頭卯迎新娘”在分會場上首次揭開其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古老的侗族集體婚禮,數百年未變的民間民俗魅力。
在活動現場,村民們身著靚麗的節日盛裝,挑著酒菜到新娘家迎親,活靈活現地向來賓們展示了小廣村青年男女戀愛、迎親、坐時、回門等婚俗過程,把數百年來一直未改變的民族民間文化盡數演繹。活動時同還舉行了民間踩犁板、趟火海等優秀傳統文化,讓來賓們大飽了一回眼福。
據悉,小廣,侗語意為:最大的寨子。該村是一個有600多戶2700余人的侗族古寨。小廣立寨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他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人際交往和村寨管理中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民族民間文化,其古老的“十月頭卯迎新娘”侗族集體婚禮習俗歷經數百年仍相傳至今。
據了解,小廣村從前立規同寨男女不能通婚,男婚女嫁都遠到天柱縣的告懷、地亞等地,因山惡路險,困難重重,走親訪友也非常不便,經常發生以死抗婚的現象。有兩位叫告元包和海元歲的寨老發現寨內通婚非常有利,于是邀眾議約:只要不是近親,上屋下坎、寨內的適齡男女都可能通婚,并砍牛立誓,解決了同寨不通婚的難題。當年全寨的青年在農歷十月頭卯舉行婚禮的就有七十二對,隨后每年的農歷十月頭卯這一天便成為該村結親嫁女的黃道吉日,于是形成了“十月頭卯迎新娘”集體婚禮并世代延傳。2007年5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傳承人王元江被黔東南州政府命名為州級民族民間拔尖人才。